尊祖敬宗、寻根问祖已经深入炎黄子孙的骨髓。但是,翻阅古籍、家谱等资料,发现很多历史名人的祖先也都是名人,却没有证据。在民间修谱过程中,也存在将“王公贵族”认为祖先的现象。
为了炫耀家族在历史上的社会地位,以贫寒卑贱的先祖为耻,故意伪造世系冒认名人、贵人、名门、望族为衣宗,从而弃祖、辱宗之事,屡见不鲜,被后人察觉后往往成为笑谈。
冒认祖宗这种事,做得影响力最大的是刘邦。他原本是沛县泗水的一个普通的亭长,出身低微。当了皇帝后,竟然拐弯抹角把自己的家谱续成了炎帝之后。老百姓一看,皇帝都这么干,大家当然可以效法。于是,几乎所有的家谱,往上数祖先必定是名人。
南朝梁时的侯景,原是北魏一个戍边的小兵。后来因为有战功,当上了将军,归附梁,后又起兵叛乱,曾一度自立为帝。他的左仆射王伟奏请设立七庙,侯景说不记得他祖上的信息,只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侯标。这时候,王伟就为侯景杜撰世系,以汉朝侯霸为始祖,以晋代名士侯瑾为七世祖。
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他们的祖辈默默无名,称帝后都冒充汉相萧何之后,且杜撰称西汉御使大夫萧望之为萧何七世孙,萧道成为萧望之十八世孙,萧衍为萧道成族侄。现经史学界考证,已确认萧道成、萧衍这俩支世系都是假世系。
为了避开不体面的祖先,有人竟然更换世系,冒认他人的祖先为祖。蔡京和蔡襄,都是福建仙游人,俩人本不同宗。但由于蔡襄比蔡京先出仕,蔡京就攀附蔡襄,尊称蔡襄为族兄,而冒认蔡襄的先祖。后来,蔡京与童贯等被世人并称六贼,恶名远扬,为世人所不齿,其后亦引以为耻,竟干脆冒认蔡襄为祖先。
宋初诗人林和靖,隐居杭州西湖的孤山,种种梅花,养养仙鹤,终生未娶,世人称他“梅妻鹤子”。到了宋末,有个叫林洪的人,自称是林逋的第七世孙,结果被南宋词人姜夔作诗嘲笑“和靖当年不娶妻,为何七世有孙儿?想君自是闲花草,不是孤山梅树枝。”将冒充者骂为杂种,可谓尖刻,被传为笑谈。
近代,东莞张伯桢(号沧海)炮制的为袁世凯冒认祖宗的事件,令人发指。1915年底,袁世凯皇帝梦正盛。张伯桢因利乘便,伪印了一本东莞《袁氏世系》,冒充前代故物,又特别编写了袁崇煜迁项城始末,硬把袁世凯和袁崇焕扯上关系。并从血统论的角度来大造舆论,宣扬袁氏当皇帝是“食旧德也”。被濮伯欣作诗《新华打油诗》嘲笑:“华胄遥遥不可踪,督师威望震辽东。糊涂最是张沧海,乱替人家认祖宗。”奈何袁氏的皇帝梦破灭,导致张氏马屁流产,而成了人们的笑料。
其实老百姓冒认祖宗这些事,除了如阿Q般“我祖上比你阔多了”的心理优越感需要,还有一些不得已的理由。在宋代以前,中国的家谱只能“官修”,只有帝王将相、名臣才有资格修家谱。普通人如果要修家谱,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属于“犯上”。
宋代以后,民间言论开放,普通人才开始修家谱。中间多年文献断档,没有人知道自己的祖上到底是谁,只能根据自己大概来自哪里,和哪个同姓官员的某一支重合,就直接跳过去连接上了。
攀援望族、趋附名门、冒接世系、乱认先祖,明代之后盛行。清乾隆年间,大规模谱禁,禁止妄自攀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