磊落多奇节,源流自父师。
力扶举幡士,显拒卖珠儿。
无复金瓯覆,空令玉钺悲。
太常谁议谥,可不采吾诗。
这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和正义感的诗歌,通过磊落、奇节、源流等词汇,展现出诗人的豪迈气概和不凡品格。同时,诗歌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举幡士和卖珠儿的赞美和支持,显示出诗人的正义立场。 然而,诗歌中也透露出一种悲伤和无奈的情绪,通过“无复金瓯覆,空令玉钺悲”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最后,诗人通过“太常谁议谥,可不采吾诗”的表述,表达了自己的自信和自豪,也暗示着诗人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传颂千古,为人们所传颂。 整首诗歌气势磅礴,语言简练,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正义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悲伤和无奈的情绪,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蔡公遂委笃,朝野共嘘欷。
子不税冕去,王将以衮归。
风涛如此急,人物眇然稀。
自古难全传,今无一可讥。
这是一首悼念蔡公的挽诗。诗人对于蔡公的逝世,表达了深切的悲痛和哀悼之情,同时对蔡公的为人和政绩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 首联“蔡公遂委笃,朝野共嘘欷”,开门见山,直陈蔡公逝世的事实,朝野上下都为此感到悲痛。“委笃”二字,表达了蔡公病情沉重,不幸逝世的情况。 颔联“子不税冕去,王将以衮归”,通过用典,盛赞蔡公的为人和品格。“税冕”是指辞去官职,“衮”是指古代君王所穿的礼服,这里比喻蔡公地位崇高,为人正直,不畏权贵。 颈联“风涛如此急,人物眇然稀”,以风涛之急比喻时局的艰难,而蔡公这样的人才却已经逝去,让人感到惋惜和哀叹。 尾联“自古难全传,今无一可讥”,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蔡公逝世的悲痛和惋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时代变迁,人才难得,今人难以企及蔡公的高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用典和比喻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蔡公的深切悼念和崇敬之情。
昔任高阳里,登堂执束修。
深知二郎故,曾接两翁游。
面棘新班峻,然藜旧话休。
空藏笥中帖。世世宝银钩。
这首诗充满了对往日时光的怀念和对人情世故的感慨。首联“昔任高阳里,登堂执束修”以高阳里为背景,描绘了诗人曾经登堂入室的场景,展示了诗人对过去的深深回忆。“束修”在古代是对教师的酬劳,这里暗含诗人与二郎曾经的师生关系。 颔联“深知二郎故,曾接两翁游”进一步点明了诗人与二郎的深厚关系,他们不仅是师生,更是朋友。诗人曾与二郎以及他的父辈们一起游玩,相互间的情谊颇深。 颈联“面棘新班峻,然藜旧话休”中,“面棘”意指面临艰难困苦,“然藜”则暗喻生活清苦。此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艰苦生活的回忆,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尾联“空藏笥中帖,世世宝银钩”则以“笥中帖”和“银钩”为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珍视和怀念。即使这些记忆如同藏在箱子里的字帖,被深藏起来,也会世代相传,如同珍贵的银钩,永远被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韵味深长,通过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深深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