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华姓氏起源、发展、演变,形成的历史轨迹,可以看出,中华姓氏具有姓源广博,包罗万象,持续传承、纵贯古今,兼容并包,多元一体,分类科学、自成体系等鲜明特色,形成的完整、严谨系统的人文科学体系,是耀眼夺目于世界的独特文化瑰宝。
炎黄子孙,一向重视纂修家乘谱牒。我国最早的谱牒是记载黄帝以来春秋时期谱族大夫的姓氏、世系以及都邑的《世本》。接下来有《帝王谱》、《老氏姓》等较早的谱牒。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土族统治的时代,注重门弟尊卑,强调血缘关系。官必有谱状,家必有世系,出者徵簿状以查官次,处者则考世系以辨本支。官方有专门管理谱状的谱局。上行下效,广修家乘谱牒一时蔚然成风,历隋唐以至宋代,以纲常名教为内容的儒学的倡导与发展,与之俱来的是修撰家乘谱牒的昌盛和高涨,并且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文化传统,一直沿袭延续下来。
我国历史上的谱牒文献可谓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但由于时代表达、管理不善、自然灾害、匪祸战火的毁坏,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古代谱牒已经不多了。
家乘谱牒是一个姓族根之所系、情之所系。无数的族中先贤,在族谱文献里可以生动形象地鲜活起来,他们可以先知生者来者自己族姓的来龙去脉,过去、现在和未来,所有的族姓都一样,无不把修撰家乘谱牒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无不把家谱文献看得比生命都还重要。
寻根敬祖,修撰谱牒已成为我华夏各姓族人生命纫性,人生动力之所在。
尊宗敬祖 、敦宗睦族、扬善劝恶、光大门庭是撰修族谱的基本目的和一贯传统。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特别是近代西学东渐的新风吹进,在修谱缘起,目的任务等方面的思想观念方面也必然不断的发生了变化。
“古时吹律定姓,凡数千年来庚续演进于世宙者,皆黄炎子孙。”观各族姓谱牒传续,均没有把本姓的族名划定在自家的圈子之中,而是以高远的眼光,博大的胸怀把家族从束缚局限中解脱出来,融入炎黄华夏的历史长河之中,与时共进,与国家民族共荣辱。
谱系之重要在于社会道德不容滑坠,针对世风浅薄,人心不古的社会现实,恐年轻族人陷溺益深,将不知一家一族为何物,不知一已一身何所出。基于这样的思想基础,力倡修撰家族谱牒,教育青年,告知来者,以此来改造倡引社会风气。这种思想、方法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家族发展适应于社会发展的变化的需要的。
从历史发展、中华姓氏发展中形成的内涵丰富、超越历史时空、跨越地域界限、包容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化载体--谱牒文化体系,既是我们认知历史、传承文明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事事皆用的重要工具和信息体系。因而做好谱牒承继、普及姓氏文化、拓展姓氏研究领域,就成为我们认知历史、传承文明、建设和体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也是我们一代一代人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