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族人故乡,众所周知的豫南上蔡,皖西下蔡,湖南高蔡,还会联想到新蔡,望蔡而很少人知晓新蔡郡这个名字。
——河南固始。
新蔡郡位于华阳山(大别山)脉,安心山脚下,东临史(河)灌(河)水系,汇菇溪之流绕灌入淮。
一、新蔡郡建置与古城遗址
南北朝时期,秦始七年(公元465年),宋明帝刘或失去淮河以北的属地,在准河以南《固始境)分立南豫州,桥置新蔡郡,《固始地理沿革考》载“宋明帝失准北地,于此桥立新蔡郡,领固始一县”。在南朝宋“永初”(公元420年)武帝刘裕时代准河南北的蔡地,汝河流域上蔡,洪河流域新蔡,统属准西的豫州,固始属淮东南豫州。到了明帝失去淮河以北的领地,在淮河以南设立州郡,属于固始辖区的古蓼疆域划分四郡,西部置弋阳郡,领期思,黄(潢川光城、乐安等。南部置边城郡,领史水、边城、苞信(侨今商城)等。东部置北新蔡郡,领固始。东北部置安丰郡,领安丰郡,领固始。东北部置安丰郡,领安丰、决水、松滋等。祥见《中国历史地图集:南朝齐、北朝魏……第四册21~22页》,统属豫州管辖。
《固始地名志》“古聚落遗址”记载,在分水亭乡粉坊村古城庄旁,“史称粉坊古城遗址”,西距县城11公里,1984年8月发展、开掘。遗址为1米高的长方形台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发现数眼已废陶井、古砖、瓦块较多,出土有陶质罐、尖底瓶,陶井圈等器物和五铢铜钱,属战国至南北朝时期文化遗址。南朝宋末期侨置淮北的新蔡郡及固始县于此。后为南齐建安戎城,北魏在此置建安县。
北新蔡郡《南齐书,州郡志》记载“北新蔡郡领固始,南齐接替(南朝)宋刘(氏)政权后,逐收复淮河南北,先复置淮南固始,属豫州北新蔡郡”(于湖北境南新蔡郡相对而名)。
二、新蔡郡蔡氏族人源流
蔡氏族人本源之汝水(上蔡), 昌盛于淮流,淮河两岸流域丰盛的水源,滋润着万物,孕育繁衍昌盛的蔡氏族人。
新蔡郡蔡氏族人迁徙史书上早有记载“《左传》楚子围蔡、蔡人男女以耕,使千江、汝之间而还。”《儒林门第》2008年1期尚文(蔡国纪事本末)“楚国围蔡,楚国使蔡国移居在江水,汝水流域之间,蔡国应允,楚国退兵。蔡国于是就叛楚请求迁到吴国。”这次楚国强迫蔡人迁移,大部分蔡氏族人随蔡昭侯迁至州来(安徽凤台),只有一部分在楚强迫下迁到北新蔡郡(固始)。
据陈昌远在“蔡国青铜器与蔡国史初步研究”一文中记诉,公元前491年,春二月蔡昭侯被杀。当年夏天,楚国为了防上吴人再次来攻,曾强迫蔡人迁居,《左传》“致蔡于负函”,函字(古意山谷、包函、信等)。北新蔡郡正处于荆(大别山)安(安山)之谷邱。
固始地理环境给蔡氏族人创造了适宜生存条件。
固始古时疆域宽阔,春秋时期南治于江(大别山下长江河),北至舆淮,东临霍界,西邸黄城(潢川),辖域面积纵横300余里。流泾史(河)灌(河)决(水)淠(水)四大水系,给人们生活通行带来便利。
2、固始地理位置给新蔡郡蔡氏族人酿造了聚邑空间,固始古时属安国,聚邑潘、蒋、黄、萋等诸多小国,春秋固始正处在,西南有楚国,东北有吴国,东南有越国,此时萝地诸小侯国就生存在三强国夹隙之国就生存在三强国夹隙之中。而蔡国又是淮河流域的大国,这也给蓼地的蔡氏族人繁衍旺盛奠定了基础。
3、固始与上蔡下蔡同属淮河流域,有着乡土亲情,在楚国的强迫迁移中,固始是蔡氏族人较为适宜的移居处。在人们怀骨念词时,仍可到旧祀庙祭祖奉宗,恋亲祭灵,能系临坟前,难忍留下亲人遗骨奔色远乡。《儒林门第》2008年3期对蔡氏族人迁移有细述“《春秋左传注》曰‘荆即楚’,许,胡等小国皆迁,蔡国焉能不迁,这是第一次蔡国人大批迁于楚目。”第二次迁入楚国是在蔡迁州来的时候。部分蔡人对蔡昭侯不满,于是就有一部分入迁入楚国指定迁多的地方(楚指定蔡人迁于江汝之间)。
三、北新茶郡与东新系郡建置游源
据《匿始地名志》载东新蔡郡,北魏太和末年(公元497年)置。治今落集镇兴隆境内陈家岗,有古城,古井遗址。属东豫州。领固始等县。不久改新蔡太守,属霍州,南梁废。”东新蔡郡从建置年代(公元497年)比北新蔡郡(公元465年)晚,但从古城遗址蔡氏族人聚居时间要早于北新蔡郡(粉坊遗址)。东新蔡郡之名是于淮西新相对而名《固始县地名志》“古文化遗址篇记载“在蒋集镇兴隆集北兴隆遗址”,西南距县城28公里,东临堪河,北距月亮河1公里,遗址为中部突起的坡地,呈长方形,面积13万平方米。”今南半部为居民住宅,北部是耕地,文化层厚1.5米,出土有砺石、石斧和鼎、豆、尊、罐等陶器残片。陶器多是夹砂灰陶,上有绳纹、蓝纹、方格纹,还发现一眼陶井和战国铜剑,汉代铜镜等。1978年在兴隆集北偏西的胡庄,陈家岗一带发现20多眼古井,当地群众称此地古名“锦绣城”,有古井72眼,是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城池遗址。北魏所置东新蔡郡治此城1985年秋在遗址北部发现汉画砖,此砖属珍稀文物。从遗址出土的砺石、石斧和大量的青铜器战剑等,说明东的青铜器战剑等,说明东新蔡郡蔡氏族人在此聚邑悠久;出土鼎、豆、尊等物证明族人爵位。从70多眼古井的数量看当时的城池规模宏大,人户众多。出土汉画砖更证实东新蔡郡系东汉以前的建筑。
东新蔡郡追本溯源,清末固始邑举人万自逸撰著《固始地理沿革考》记载“定四年,蔡灭寝邱地之’沈尹,固始地是(这就是)也”。《儒林门第》2008年1期尚文“定公四年,蔡联吴伐楚”“吴军从淮河乘舟自东来,过蔡国领土,弃船登陆,从豫章(古意:事先有掩盖准备)越过大别山,与楚军隔着汉水对阵。”这次吴军通过的蔡国疆土就是淮河南岸的东新蔡都,东新蔡郡,位于安山之下,登山四顾,右灌水、左堪河,北临淮水,背靠月亮河,面视平垅土地肥沃;放眼荆(大别山)峰,纵横迥然。是通往大别山的必经之道。1980年1期《文物载“1966年4月在潢川县隆古公社(乡)高稻场大队(村)高稻场生产队出土:‘蔡公子义’墓葬品,青铜器上铸有“蔡公子义”的铭文。”经专家考定是公元前493年~公元前447年之间铸作。证实了春秋时期古蓼地蔡氏族人兴盛族旺。
《固始地理沿革考》载“晋惠帝(公元290年)司马衷分汝阴立新蔡郡。晋成帝司衍于威康(公元335年)并新蔡郡,后又立。”东新蔡郡于公元557年,后周孝闵帝改东新蔡郡为浍州。《隋书·地理志》载“新蔡郡,后周改置浍州。”
北新蔡郡:于公元588年,隋朝文帝杨坚统一大隋后,在开皇七年,改北新蔡郡为义州。《元和郡县志》载“宋明帝失淮北,侨立新蔡郡(北新蔡郡)隋开皇七年改属义州。”
四、新蔡郡蔡氏族人根连闽枝繁四海
岁月迁流,风云多变,邑民徙变无常,新蔡郡蔡氏族人移居于春秋,昌盛秦汉,初徙两晋,兴名南朝,播迁繁衍于隋唐,根连闽台枝繁四海。
心系桑梓思故园,日月风轮岁月换。千余年后的今人虽然淡忘了新蔡郡,悠久而又古老的华阳山脉荆津乳法养育着世代繁衍的后人。
固始现在居住蔡氏族人近两万人,以蔡姓命名的村、街、队,地名七十余处。人员分布全国各地。根亲固始的蔡氏族人,宏图大志莫忘古蓼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