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姓氏都将繁衍一代人称为“一世”,第几代即叫第几世。在一个家族中,又约定一个字代表某一世,供同一代的男性取名字时使用,叫做“辈分”。族内谁生了男孩,就按约定的字取名字,将辈分排在名字的第一或第二均可。
同族的人,谁家在某一代先生男孩,就由他先开“辈”,同一代人后生男孩,则按其取的字为“辈”,没有一定的规律。一些聪明的客家人先祖,为了让这个辈分有一定的规律和更深远的意义,就用诗歌的形式作预先、长久的排列,同族的后裔,便可以一代一代依照排好的“辈”字取名,年代久了,就无形中产生了一个庞大的客家辈分网络。这种辈分诗,有五言的,也有七言的。
客家先祖何以会用某一个字排辈分?
众所周知,客家人远祖从中原辗转几千里迁徙到南方的江西、福建、广东、海南等省分的山区,所处的环境艰苦复杂,无论定居农耕、樵牧或外出谋生,常受盗、抢、赶、杀、欺,只有同族人同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为了让族人能永久地保持中原文化的礼仪,尊老爱幼,敬上识下,互相团结,或外出失散时联系,聪明的客家先祖便给同族男人排“辈分”。
最典型的排辈分姓氏为曾姓。曾姓从曾参第六十三世开始,就全国统一按世系排辈命名。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湖南湘乡曾姓修族谱时,从曾参第六十三世起,用清圣祖御赐的三句15字排辈分:“宏闻贞尚衍,兴毓传记广,昭宪庆繁祥。”道光二十一年(1841)重修族谱时,宣宗皇帝续赐两句10字排辈:“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元年孙中山又为曾氏赐四句20字排辈:“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蔚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大埔县杨姓九世祖杨心悦公,在明代崇祯年初为其后裔排辈吟颂了一首七言诗:“可俊得时习士常,辉邦佐国展忠良;清怀善继成仁让,志庆垂延亿载芳。”这首排辈诗概括了杨氏家族清白传家、“清怀善继”和匡扶社稷、“辉邦佐国”的精神,策励后裔,可谓意义深远。
客家人的辈分排列,不同的姓氏,不同的宗族,有其各自的特点。如果同族男性的名字按辈分诗排好了的话,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都有机会沟通联络,对于世界各地客家后裔寻根问祖、联络感情,发扬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都有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前进,随着家族制的松散及解体,这种用某一字代表某一世的辈分排名也逐渐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