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在城厢区东海镇东蔡村,修葺一新的东蔡祖祠又迎来许多回乡祭祖的村民。如今,这座古朴的宗祠被赋予新作用,变身内容丰富的蔡襄文化馆。捐资修宗祠的是村里的一批老人,他们说,祠堂不仅是祭祖的场所,还应该发挥传家风的作用。 站在东蔡祖祠前,记者看到,装饰一新的祠堂是莆田传统的祠宇建筑结构。东蔡祖祠是全村的祠堂,至今保留着许多古物。带领记者参观的老人们介绍祠堂的来历。大约宋末,最早定居东里(现东蔡)的蔡氏先人仙甫、洪甫后裔为纪念先祖榜眼蔡佃,在东蔡中街建成祠堂,定名榜眼祠堂。当时祠堂很简陋,厅堂里供奉先祖蔡襄、蔡佃、蔡广等像。按照规制,祭祖一年4次,沿袭不变。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祠堂被毁。明崇祯年间,蔡姓村民另选址村海滩边重建祠堂,改称为“东蔡祖祠”。族谱记载,祠堂在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重修。
因年久失修,为此,村里一些老人组建了修缮小组,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对祠堂进行全面的维修。蔡庆发老人是东蔡祖祠负责人。他说,祠堂文化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凝结深厚的血缘亲情。他们在此次修祠中,重视发掘祠堂文化底蕴,提升祠堂文化的教化价值,让前来祭拜祖先的村民、宗亲接受先祖高风亮节思想的熏陶,接受仁义孝悌文化的洗礼。
参观中,记者发现,东蔡祖祠处处展现蔡襄“元素”,如同一座蔡襄文化大观园。门前廊柱对联“忠惠谏诤千年颂,义风明良万载扬”、大门楹联“荔谱家声大,忠惠世泽长”、东门联“端明学士四海颂,荔谱家风五洲传”等,体现了蔡襄忠惠勤廉的精神风范。大门两壁镌刻两幅蔡襄书法精品,东边的《纡问贴》,展现蔡襄行书的潇洒俊美;西边的《脚气贴》是蔡襄草书珍品,在历代受人赞绝。祠廊配置两幅影雕,东为洛阳桥,西为世界最早的果树栽培学《荔枝谱》图,宣扬蔡襄功绩。走进厅堂,映入眼帘的是悬挂在墙上的蔡襄的画像,大厅梁柱上也悬挂着歌颂蔡襄的“四谏流芳”匾等。
老人告诉记者,在祠堂展示蔡襄文化,缅怀蔡襄的历史功绩,就是希望引导后人立言、立德、立功、立贤,承先继后,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