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组织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为族内精英的成长提供了外部环境,甚至经济保障。同时,宗族也因为族内精英的功成名就获得至上荣耀。宗族的发展历史极好地阐释了宗族组织与族内精英之间的互动关系。
宗族作为一种建构起来的社会组织或社会共同体,它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人为建构物。中国历史上的宗族产生过程极好地说明了宗族内部精英人士所发挥的作用。凡有宗族成员考取科举功名,宗族建设活动就会蓬勃展开,这类例子多的是。
简单来说,宗族会通过编纂家谱、建造祠堂、把其成员所获得的功名,转化为宗族整体的光彩。宗族会提供教育机会,也许还培植私人关系,以及敦进学习风气,为的是尽可能让子孙获取功名。
宗族内部各房各家,穷达各异,差距也就越来越大。任何宗族,要想连续几代都能产生功名显赫的子孙,是绝不容易的。
但是,只要宗族按照官方形制建起祠堂,鼓吹为其成员的文人地位,这文人的地位,就一直保留在宗族之内。
宗族作为一种传统宗法礼制及孝悌文化的世俗化表现方式,它需要将那些由社会精英创造、传承与利用的大传统文化在民间社会中进行翻译、阐释与执行。
在历史上,大多数宗族的建构都是通过一些乡绅来完成的。民国〖云阳县志〗载,该县的一些宗祠、支祠的建立者多为一些有功名的族人,如刘氏祠的建立者刘选梅、王氏祠的建立者王师位、冉氏祠的建立者冉云鹏、曾氏祠的建立者曾锡光均为贡生,潭氏祠的建立者谭兆兰为廪生。
这些人是接受过国家正统教育的知识精英,不仅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社会地位,在宗族内部也被奉为族人典范。这些贵者贤者为宗族添彩,同时成为
族人的表率,激励族人上进,对于建设家族有重大的作用。
这些家族名人的大量存在和不断涌现,使这个宗族具有了显赫的社会地位,同时为了能够彰显、纪念祖先之名望与功德,这些人纷纷倡导修族谱、修祠堂,以祭祀祖先的名义来彰显自我的功勋与业绩。
现代社会中的宗族复兴,同样也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拥有文化知识的人的基础上。现代如果要想模仿古代,首先就是要喜爱它。喜爱的前提是要了解。了解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
宗族作为一种宗法礼制庶民化的产物,首先,它是一种大传统文化向小传统文化渗透的产物。大传统与小传统在实质上及现实社会活动中是有区别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历史时期的那些族谱甚至还需要相当水平的知识基础,才能正确地阅读其中的各项内容。其次,要组织、筹划各种宗族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这一些列宗族活动的开展和实践,均不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能够承担的。
如果说历史时期的宗族精英推动了宗族的持续发展和世系的延绵不断,那么,新时代涌现出来的一些族内精英成为主导宗族复兴活动的中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