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
族谱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训祖训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经历了历朝历代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历史上传世的族谱几乎丧失殆尽,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流传至今的古代族谱,大多是明清两代纂修。
如今,族谱同各姓氏的郡望、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可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等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家族的后人阅读族谱,便可以了解这个家族繁衍生息的历史,知道列祖列宗是谁,从而知道自己从何而来。
细读族谱,了解家族发展的脉络与先祖的故事,便不难体味作为家族成员所肩负的责任,由此延伸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未来的人生之路也似乎豁然开朗了。
有族谱,自然也有族规,在中国古代,一个姓氏宗族的族规甚至比法律对人行为的约束范围更加宽泛,族长或族中长老在族中的地位可以说至高无上。
族规对族人来说,犹如信仰一般的存在,它对长幼之序、家庭伦理、行为举止等都有严苛的规范,让族人在种种规条下繁衍生息,而不至于行差踏错乃至作奸犯科,以免辱没先祖的声望。
族谱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家训祖训,族中的一些先贤圣人往往会在族谱中留下对后人的训诫,这些训诫是先祖人生经历及感悟的集成,告诫后人为人处世之道,以此寄望于后人能够树立良好家风并世代相传。
1
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他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
南北朝时期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颜之推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
其中说道:“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学习家训祖训,便是对家族智慧与精神的传承,里面凝聚着古人作为先行者对人生的透视和思考,对后人可以起到良好的劝诫与警示作用,让后人能够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避免误入歧途。
这些家训祖训通常与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勤奋、节俭、行善、尽孝等内容高度统一,学习和继承这些传统文化,对于创建和谐社会可以说是大有裨益。
所以,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编修族谱,对于一个家族来说,都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它不仅记载着家族的血缘脉络,更是家族智慧与精神的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