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清(公元1453~1508年),字介夫,号虚斋,晋江县城厢曾井铺(今属鲤城区开元社区)人。他生于明朝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中解元,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举进士,历官礼部主客司主事、吏部稽勋司主事、礼部祠祭司员外郎、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江西省提学副使。他为官刚直不阿,清正廉明,关心民间疾苦,颇有政绩;又热心教育工作,努力培养人才,育出不少英才俊彦;尤其一生致力于理学研究,著有《四书蒙引》、《易经蒙引》、《虚斋文集》(即《蔡文庄公文集》)、《河洛私见》、《太极图解》、《通鉴纲目随笔》等书,继承、捍卫和发展了朱熹学说。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他不幸病逝,享年56岁。
由于蔡清既是明朝一代名臣,又是历史上一位影响较大的大教育家、大理学家,因此,在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被赐諡“文庄”,赠礼部侍郎,清朝雍正二年(公元1704年)又诏从祀于孔庙;在其家乡泉州城内还特建两座专祠加以奉祀。现在这两座专祠依然保存,成为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加深对这两座专祠的认识,以弘扬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我们不揣冒昧,分别给予进行介绍,错谬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
蔡清祠,有一座原称“泉郡大寺后文庄公祠”,座落在泉州城内西街曾井铺孝感巷(今为鲤城区开元社区管辖,门牌24号),即位于泉州开元寺后西侧,1983年1月被泉州市(原小市)人民政府以“蔡清故居”之名列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蔡清祠始建于何时呢?据清乾隆《泉州府志》记载:“先儒蔡文庄清宅在曾井铺,今为祠。”①清乾隆《晋江县志》和道光《晋江县志》则载曰:它“本清家庙,明嘉靖己未,泉郡守熊汝达始因为祠”②。而新编《鲤城区志》却曰它:“原系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江西省提学副使蔡清的府第,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改为蔡文庄公祠,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重修。”新编《泉州市志》也作如是说③看来,这座祠原是蔡清的宅第,后改为家庙,尔后再改为祠,但它始建于何时不清楚,因不知它是蔡清的先辈所建之住宅(若称它为“蔡清故居”,应是其先辈所建,因故居指的是其出生和童年居住之所),或是他本人为官后所建之府第(若是蔡清的府第,当建于明成化二十年他中进士为官之后,具体时间也不明确)。至于它改建为祠应是清乾隆和道光《晋江县志》所说的在明嘉靖己未年,即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系泉州知府熊汝达改建的,而不是新编《鲤城区志》所说的在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新编《鲤城区志》之所以会认为它是改建于明隆庆四年,可能是对该祠中保存的清咸丰七年《重新泉郡大寺后文庄公祠序》石刻中的记载领会有误。此石刻载曰:“先文庄公明理学名臣也,我世宗宪皇帝特旨从祀鲎宫,而特祠则建自前明隆庆四年,在郡学宫右。至大寺后崇祀公像之祠,乃前道宪率郡诸绅别建于此,以时瞻仰。”④显然新编《鲤城区志》对这段记载在断句或理解产生错误,从而把大寺后的这座蔡清祠与“在郡学宫右”(泉州府文庙右)的那座蔡清祠的建筑时间混为一谈。
据清咸丰七年《重新泉郡大寺后文庄公祠序》记载,该祠自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9年)改建后的二、三百年间,因“年久倾圯”,到道光己酉年,即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蔡氏族人开始进行重修。“己酉腊月兴工,至丁巳瓜月告竣”,即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公元1850年1月)开始动工,咸丰七年七月(公元1857年8月)竣工,前后费时七年。于是,新编《鲤城区志》说是“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重修”⑤,也是不够准确。
1985年该祠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1986年6月市政府拨款开始进行维修,翌年1月完工。由于居住其内的蔡氏后人不愿迁移出去,所以仅维修大厅。
这座蔡清祠属于泉州传统的民居建筑,座北朝南,为两进、五开间、硬山顶,燕尾脊、穿斗式木构架,由门厅、两厢、大厅组成,占地面积580多平方米;大厅正中供奉着蔡清的塑像;大厅东墙嵌有清咸丰七年《重新泉郡大寺后文庄公祠序》黑页岩石刻,由两方合并而成,长分别为65、66厘米,宽均38厘米,系倡捐裔孙诒谋暨董事裔孙廷魁、绍学、椿荣等15位同立。此建筑古朴堂皇,充满着清静肃穆的气氛;然而,由于居家没有搬出,无法全面进行整修,现除大厅外大多已残破不堪,有的甚至被改观,尤其是大门外的东西侧增筑两间简陋的住房,极不配称,大大影响观瞻,令人颇感遗憾!
【二】
另一座蔡清祠则座落在泉州城内中山中路的泉州府文庙广场西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府文庙的附属建筑之一。
这座蔡清祠创建于何时呢?清乾隆《泉州府志》记载:“蔡文庄祠在府治学宫西,明隆庆四年知府朱炳如建,祀明先儒侍郎清,岁以春秋二仲月上丁致祭。”⑥可知它是创建于明朝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为泉州知府朱炳如建造。然而,此祠是晋江人、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进士、时任兵部给事中(后官至云南参政)李熙奏请隆庆帝朱载 而特建的。乾隆《泉州府志》附有《李熙请祀疏略》,其奏曰:“国家莫大典礼,岂一人所敢私者。尤望皇上勅下礼部,历查我朝理学诸儒,会集公议,择其最著而足为天下之善士者通行从祀。惟其公不惟其私,惟其当不拘其数,以体夫子乐育英才之心,以彰国家理学大明之盛,以鼓来学景行私淑之机。一表扬而旷典具举,所补于风化者,岂其微哉!臣曷胜惓切祈恳之至。”⑦鉴于蔡清有着非常符合儒家思想规范的高贵品格,尤其是对明朝理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隆庆皇帝遂准李熙之奏,为蔡清特建专祠以祀。所以,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泉州知府朱炳如即在府文庙西南侧(即今府文庙广场西侧)创建此祠,可能到万历期间才完工(因清朝庄延裕在《募修引》中有言此祠是建于万历中)。
就目前所知,这座蔡清祠在清代共进行三次重修:第一次是在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第二次是在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第三次是在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
据清乾隆《泉州府志》记载:“国朝康熙年间,李光地、庄延裕复募众修建。”⑧所以,这座蔡清祠在清代的第一次重修,是李光地、庄延裕“募众修建”的,《府志》录有《光地募修引》和《庄延裕募修引》。李光地,安溪湖头人,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是有清一代名相,又是大理学家;庄延裕,晋江青阳人,系明末状元庄际昌之孙,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纂修《十六国史》,并颇有喜举。他们非常崇拜蔡清,因见祠毁,为了“表彰先烈,使来者有所观瞻其事”⑨,于是积极发动众人募捐重修。当时重修的情况,庄延裕在《募修引》中叙述得较为详细,其曰:“泉郡学之西南陬有先生祠,建于万历中,距今且百年矣。子孙贫困,庙貌颓废,祠之房屋称贷他氏而不能有也。门以外悉瓦砾场,近者居人失火,延及堂东偏距龛而止,几筵幸无恙。愚始闻其火而懼,往观之而又喜也。夫以先生之功如此其大,而 延其室卒能反风灭火庇一度之安,则闽学之将兴,而斯文之未坠也。新其堂宇,赎房屋、蠲瓦砾而经理之,实赖贤大夫之仕于是邦者偕邦之绅士,饬材庀事,庶几不日之成。若夫轮奂既饬,笾豆斯陈,群登先生之堂而发其箧,考其钟鼓,则依然邹鲁之风也”。⑩对于这次重修的确切时间,因不见记载,只知在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而不知其具体年份。
据清乾隆《泉州府志》记载:“国朝乾隆十八年,教授唐山倡修。”于是,这座蔡清祠的第二次重修是在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系泉州府学教授唐山倡修。唐山,莆田人,进士出身,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出任泉州府学教授,就立即倡修此祠。他在《自为记》中详细地描述其过程,曰:“明大儒蔡虚斋先生,谥文庄,理学集朱子之成。隆庆四年,勅建是祠,我世宗宪皇帝特旨从祀夫子庙庭,崇理学也。祠附学宫,岁久不修且圯,廻廊小屋概为私据。山董温陵郡庠,请于郡侯,与同学纪君维柟、张君道南、吴君汝楫辈议重新之,苗裔之贤,后学之好义者,咸量力捐资。爰赎侵屋,撤颓垣,鸠工庀材,经始于癸酉嘉平之四月,越明年阳月竣。因其地而高之,扩其址而大之。深之为寝室,广之为厢房。有觉其楹,斯翼如跂,黝垩丹漆,门墙阶除,焕然一新。”可见这次重修,该祠的面积比以前有所扩大,装饰得比以前堂皇富丽。重修的时间从乾隆十八年十二月(公元1754年1月)开始,乾隆十九年十月(公元1754年11月)完工,费时将近一年。
这座蔡清祠的第三次重修,清乾隆《泉州府志》、《晋江县志》和道光《晋江县志》都没有记载,但该祠内保存有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公元1791年1月)所立的《重修文庄蔡公祠碑记》。据载,该祠自乾隆十九年教授唐山倡修之后,“越今三十有余载,风雨鸟鼠积为患焉,日见倾圯。广文张君鑑湖、施君×堂与裔孙祀生、联登议新之,于是,宗裔举人霞举、元声、学鲲,生员超鲤、廷绚、敦宗、鸿捷、维新等请于邑侯,既以劝助之举属诸职员,士明、伯琦二君就本宗鸠费,无不闻风兴起,而相与有成也。”因此说,这次虽是士绅张鑑湖、施×堂与蔡氏裔孙祀生、联登倡修,但费用全由本宗族自捐。该工程“经始于乾隆己酉子月,越庚戍丑月工竣”,即乾隆五十四年一月(公元1789年2月)开始动工,翌年二月(公元1790年3月)完工,费时一年另一个月。据碑记载,这次重修的情况是:“旧者有改作者,如大门前有门房,今创为一,左右立曲门焉;仪门旧一门,今改为三,坚固如前,而气象较恢廓焉。堂寝则换以榱,庭除则增以石,后廊(厅)五间亦新之, 为书室。黝垩丹漆,无不焕然可观。”于是,“堂构聿新,岿然庙貌”。
之后,又历经一、二百年的风风雨雨,它是否有再重修不得而知,因一未见任何记载,二未闻故老传言;但在民国期间其所在区域被辟为中菜市,它先后被充作税务局、武术馆、面店,直到上世纪末中菜市搬迁之前,面店还依然开张,于是遭受了严重破坏,频临衰败倾圯之危险。2002年中菜市搬迁,文庙之前又开辟为大广场后,泉州市人民政府才拨款对它进行全面整修,恢复旧貌,重新展现出昔日的风采。
现存的这座蔡清祠仍然是泉州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座北朝南,为三进、五开间、硬山顶、燕尾脊、穿斗式木构架,“出砖入石”式墙,系由门厅、两廊、大厅、后厅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达379多平方米,规模不小。大门口两侧竖有两根花岗岩石雕成的小旗杆夹,应是清代留存下来的,上浮雕有牡丹、灵芝的团花;门口廊的两侧墙上分别嵌有凤凰、麒麟、石榴、蝉、鹰、松的两图砖雕;粉墙上各镶一个辉绿岩石雕成的竹节形圆窗,上还雕有蝙蝠、猴、鸟等动物;屋内外的梁枋间套有浮雕或透雕历史人物故事、飞禽走兽、花卉的木雕;大厅上悬挂一方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立的“昭代儒宗”大木匾,长292、宽83.5厘米;大厅内的金柱上悬挂一对现代仿制的黑地金字木挂联:“启能引和静能生悟,仰以述古俯以信今”;大厅前端的东西墙上嵌有两方清乾隆五十五年十二月立的《重修文庄蔡公祠碑记》黑页岩石刻,均长63、宽36.5厘米;一、二进间的天井中尚保存一株百年的老松。整座建筑恢宏壮观、堂皇典雅,并洋溢着古代的文化气息。
结 语
蔡清是我国古代一位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理学家、大教育家,在其故乡泉州历经四百多年的沧桑变化,迄今尚比较完好地保存着两座特祀他的专祠,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注释】:
①②③⑤泉州市鲤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鲤城区志》卷二十八“文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泉州市地方志编纂委会编:《泉州市志》卷四十二“文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④此石刻嵌于该祠大厅前端的东西墙上。
⑥⑦⑧清乾隆《泉州府志》卷十三“学校一”。
⑨《光地募修引》,同⑥。
⑩《庄延裕募修引》,同⑥。
(泉州府文庙文物保管所 泉州市文物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