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林宗亲:
今年5月,您寄到“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转交给我的信已经收悉。非常理解“潜川蔡氏”宗亲追寻祖源的迫切心情。但因信到之时,恰逢我生病住院治疗,致使无法及时复信,请予谅解。
在仔细研读了你们信中所附的老谱渊源世系图之后,觉得如果单就图中文字表述“就事论事”而言,“潜川蔡氏”该是属于莆阳蔡襄衍派(图中显示潜川蔡氏始祖妙荣公为襄公五世孙)。
但综观上下全篇稍加辨析,觉得问题并不那么单纯,要准确认定这一祖源,内中涉及的情况复杂,难度不小。仅凭我个人浅薄的谱牒知识和手头的资料,还不能为你们提供现成的答案。但作为莆阳蔡氏的一员,出于血浓于水的宗亲情谊,我愿以抛砖引玉的意愿,谈谈个人以下不成熟的意见,为你们今后作进一步考证提供参考。
一、要先对老谱的渊源世系图进行去伪存真的辨析,以求取得思想上的初步共识
如何看待老谱留下的这篇渊源世系图,是迈开追寻祖源的第一步。弄不清这个问题,就难以排除思想束缚、迈开步伐。因此,要先对原图进行一番辨析,以求取得初步共识,找准目标往前走。
中华蔡氏素有重视修撰族谱、记录世系传承的传统。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蔡姓世系传承的谱牒记载存在着“两头清楚、中间含混”的状况。
这“中间”指的就是我们常说的某个历史阶段的中传史失传,尔后又因在补撰过程中有的出现失真、失实以及各记各账,从而导致流传至今的蔡氏族谱中的中传史存在着多种版本并行、莫衷一是的现状。
潜川蔡氏族谱引用的渊源世系图,就是广为流传于江西奉新一带以及传播其它地方相当一部分蔡氏旧谱的一种版本。寄来的这份渊源世系图咋看起来,1至49世一世不漏,表面印象看似昭穆有序、世次分明。但稍加留意则可窥见其中破绽百出、世次混乱,是一篇东拼西凑、真伪并存的“杰作”。图中的许多人物的传承世系被任意嫁接,弄成似是而非。如秦相蔡泽,汉朝的蔡伦、蔡邕,两晋的蔡克、蔡谟,以及唐之蔡剑和宋之蔡襄、蔡京、蔡卞、蔡齐等,历史上吾族是真有其人,然而在这篇世系图中的连接情况却出现了时空颠倒、前后错乱、张冠李戴、南辕北辙,经不起历史真实记载考证的事例比比皆是。
比如东汉大文学家蔡邕,史书传记载明:父蔡棱、叔蔡质、从弟蔡谷,邕无子,生二女(蔡琰字文姬和羊蔡氏)。在这里,他的三代世系链却被拼成:崇蔺→邕→遐龄;又如北宋时期的蔡襄、蔡京、蔡卞,他们同为莆阳人氏,襄与京、卞是堂兄弟,后者二人还是同胞兄弟,且三人按世系都是唐散骑常侍蔡剑的九世孙。宋·欧阳修为蔡襄撰写的墓志铭载明:蔡襄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人,为晋从事中郎蔡克之后,曾祖显皇、祖恭、父琇,生三子(匀、旬、旻)。在这篇世系图中却被编入洛阳派蕙公支下,其世系链写成:蕙→禧→道→襄→洸、濬、浩,真是面目全非。而蔡京的史书传记载明:京系兴化军仙游人,祖功惠、父蔡准、弟蔡卞,有子蔡攸等8人。在这篇世系图中,京被编入考城派茏公支下,其世系链拼成:
| 讱→祁→京→耿
茏→ |
| 剑→郊→斋→舒
这样一来,京与剑公成为堂孙与叔祖的关系。至于他的胞弟蔡卞,在这里也被编入洛阳派蕙公支下,与宋·胶水人(今属山东)状元蔡齐,成为从兄弟。总之类似的笑柄事例无需在这里一一列举了。
但有鉴于此,大家对如此荒谬的渊源世系图在追寻祖源中是否足以为据应该心知肚明了,对下一步需要重新进行必要的考证必将在思想上有了初步的共识。 二、要深入解剖老谱渊源图中的蔡襄支下世系链,以求逐步解开疑团、找出线索
尽管经过一番辨析,对这样的一份旧图谱的评估已经有了初步的共识,但作为历史的产物,现阶段对它无需采取完全摒弃的态度,而且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深入的解剖,利用从中所能找到的线索,为我们追寻祖源服务。
既然该图显示的祖源目标为蔡襄支系,那么我们应当以此为着眼点深入解剖,以求逐步解开疑团,找出线索,循道追寻。为此,根据该图记载,这里把它整理成一份“潜川蔡氏旧谱蔡襄支下五代(世)世系简表”如图1。
为了便于同时比照和解剖问题,根据《莆阳蔡氏宗谱》所载,这里将相关世系、相关人物,整理成“莆阳蔡襄支下六代(世)世系简表”如图2。
上述两表两相对照,一目了然,除了8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名字相同外,其它诸如世次、传承关系均不相符,仅从两表显示就可看出以下差异:
1、襄公的3个儿子名字全部不符,且其中的洸公系襄之三子蔡旻之孙(蔡伸的次子)。
2、襄公的次子蔡旬单生一子蔡传,传生三子:橚、枢、楙,这里出现了两个问题:
一是橚、枢、楙是襄公的曾孙,而该图表显示为孙,这中间明显少(断)了一代(世)。二是蔡传的三子系蔡楙(会昌县尉),该图表为蔡榜,这里若不是另有其人,很可能是古代修谱时人工抄写失真,把“楙”字误抄为“榜”字,或当地两字的谐音相同所致。
3、蔡谅、蔡诜、蔡师言、蔡敷言为襄公的六世孙,而潜川的图表却显示为孙,世次相差三代(世)。且这4人在莆阳世系中均属襄公次子房。
4、莆阳简表中的楙(榜)公,生有2子:籲(吁)、颀,而潜川简表榜(楙)公却显示有4子:荣十二、荣十四、荣二十七、荣三十二,且名字均不相同。
5、潜川简表中的师言、敷言和谅、诜分别显示在襄公的二房和三房,且传承关系中的父子名字、兄弟人数与关系均不符。
6、襄公的生卒纪年是公元1012~1067年,潜川蔡氏始祖妙荣公是公元1371年携二子从婺源迁到庐江的,这中间延续300多年,按我国人口传衍规律当在10代(世)以上,而潜川蔡氏老谱世系图显示只有5代(世),如果妙荣公的先祖确是蔡襄,这中间至少有4~6代(世)传承关系失记(传)。
三、立足潜川、寻根婺源、逐代(世)追寻、正本清源
经过上述辨析解剖之后,是会让我们清醒地感到这中间确实是情况复杂、难度不小。但为了追寻祖源,任何困难都不在话下,潜川蔡氏宗亲应当下定经过长期艰苦努力达到目的的决心和恒心。
下定决心树立恒心之后,还要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只有想出好办法才能使之“事半功倍”。建议你们采取“立足潜川、寻根婺源、逐代(世)追寻、正本清源”的举措。这里想说的大意是:你们已经有了完成九修《潜川蔡氏宗谱》的良好基础,要站在这个基础上,倾全族之力,继续组织精英人马,沿着迁入地婺源展开寻根之旅,从妙荣公探访习公,继而往上追访各代(世)迁入地的宗亲并考证其谱牒资料,直至找到衔接点。这里所说的逐代(世),当然不是没有尽头的让你们盲目地从妙荣公追寻到蔡国灭亡时的最后一位君主,而是要针对目标巧寻捷径。
比如说,去年10月福建莆田宗亲已经完成了新的《莆阳蔡氏宗谱》的修撰和出版,那么蔡襄以上的历代世系传承已经有了定论,这些就无需你们再费心费力了,甚至蔡襄至蔡橚、蔡枢、蔡楙这四代(世)的世系衔接也是有史(谱)为据而不必重复考证了。这样就把考证范围缩小到从习公到楙(榜)公这个范围了,要指出的是:不能把这范围看成仅是父子两代(世)的事。按照史实蔡楙死于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习公生活在元朝末年,两者的时空跨度约200年,父子关系完全可以否定,这中间连同前后的断代失记,该有6~7代的“文章”可做。因此,你们非常需要了解并掌握《莆阳蔡氏宗谱》的相关资料,比如莆阳蔡襄家族世系传承资料,尤其是其中蔡楙以下6~7代(世)的世系传承资料。在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关键点的人物——蔡楙的相关资料:
蔡楙,字子坚,莆阳人氏。蔡传第三子,襄之曾孙。宋靖康元年(1126),楙以其父荫补为会昌县尉,修职郎。赴任数月,当地发生民众暴动,楙奉命征剿,但因寡不敌众,蔡楙阵亡,宋廷追赠为承事郎官,累赠为朝散大夫。蔡楙博学多才,精于诗学、书画,家藏其曾祖蔡襄墨宝,时常学习,深得精妙,摹仿蔡襄墨迹,惟妙惟肖,莫辨真假,是当地一位书法大家。楙亦善诗,其佳句如“竹静深溜月,花多为瓣香”、“曙分林影外,春尽雨声中”广为传颂。蔡楙传下二子:长子蔡吁,字鲁臣,官授奉议郎、广州通判,致仕后定居闽北顺昌,生有谭、诉、详、说四子;次子蔡颀,生一子蔡诜,进士,官授余干县主簿、邕州教谕。
蔡楙任职的会昌县,紧靠瑞金,今属江西省赣州地区辖内。据仙游县有的蔡氏族谱记载,蔡襄长子蔡匀支下的长孙房的荣公一脉,定居于江西省瑞金市,具体地名旧称承三麻地。这与该省婺源等地的蔡氏宗亲内在关系怎样,也不惜作为一条线索运用。
木有本,水有源,人有各自的祖源。祖源既是家族血缘的归宿,又是家族世系延续的源头。在认祖归宗问题上,来不得半点含糊。所以,追寻祖源的最终目的就是追崇本始正本清源。你们在考证过程中可能遇到预想不到的问题,也可能得到预想不到的发现。但始终要抱着一颗至诚至爱的敬祖奉宗之心,去接受未来考证的结果。要坚持始终追寻真实、追寻正宗,坚持排除虚幻、排除假冒。要牢牢记住“真吾族者寒微不可弃,非吾族者富贵不可求”的祖训。茫茫寻根路,不负有心人!祝愿正宗的祖源在潜川蔡氏祖祠中重放光芒!并祝潜川蔡氏宗亲繁荣昌盛。
(福建福州 蔡金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