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服务蔡氏宗族  传递蔡氏情怀

  

                   

蔡氏新闻 · 福建金浦蔡氏春祭暨太傅祖世远公诞辰祭典  · 福建省建阳蔡氏清明祭祖暨纪念蔡元定诞辰890周..  · 广东粤西蔡氏秋涧公后裔举行盛大祭祀大典  · 福建南安洪邦锦亭蔡氏举行清明祭祖活动  · 广东惠州蔡氏宗亲联谊会探访“妮言号”茶庄,..  · 广东惠东县柯蔡宗亲联谊会举行2025年度清明祭..  · 福建南平市建阳区蔡氏宗亲会联合蔡氏九儒学术..  · 福建济阳柯蔡委员会暨安海片区分会、永春分会..  · 贵州息烽养龙司蔡氏宗亲隆重举行清明祭祖大典  · 香港福建洪邦同乡会回乡访问家乡老人会  
历史渊源 更多

蔡氏渊源

考析论坛

蔡国沉钩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总 编蔡海峰

手 机:13719670907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渊源 > 考析论坛 > 内容 

福建莆田“猪屎巷”考

作者:朱义芳  发布时间:2015/10/20

   2011年,时在协助筹备蔡襄千年庆活动中发现,有广东湛江的蔡氏后裔说先祖来自福建莆田猪屎巷的,至今尚未厘清祖源支脉。筹备组中蔡庆发先生可谓专家,他担任莆田市方志办副编审多年,也是《莆阳蔡氏宗谱》主编。据他说已被这个村名困扰多年,修族谱时,广东岭南一带蔡氏后裔的族谱也有这个记载,查遍全市古今地名都没这个名称,他们这一支系的祖源可定而支脉尚未厘清。
   无独有偶,2013年,世界朱氏联谊会在厦门举行成立20周年庆典,广东湛江高雷朱氏联谊会代表团带着族谱顺道来莆田寻根访祖,其族谱记载迁雷始祖朱发公,字思本,排名第三。出生不详,卒于明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祖籍福建省莆田县朱史巷村猪屎巷。明洪武年间钦赐进士,授职雷琼兵备道。卸任后卜居雷州朱家村(古称周家村)。又是一个“猪屎巷”,而且是“朱史巷村猪屎巷”,“猪屎巷”到底在哪?
   查遍莆仙这两姓聚居地村落,未有此村名。然而朱氏高雷这一脉显然是仙游枫亭朱寨钱江朱氏所出。查《莆田朱氏通谱》一、二卷,及莆田市内所有朱姓族谱,明洪武年间莆仙朱氏士子授职岭南高雷当官未返乡的只有朱寨钱江朱氏第十七世祖汝时公,且生辰岁数相符。《钱江宗史》朱寨古谱有详尽记载。清同治年间刊行的《仙游县志》卷之三十《荐辟》篇也载有:“朱汝时,字君敏,泳(钱江十二世祖,官至福建路运转,《兴化府志》有传)曾孙,洪武十五年以人才辟任临高知县。”卷之三十二的《封荫》篇又记载其祖父“朱德祖以孙汝时贵赠文林郎”,其父“朱允中以子汝时贵赠文林郎”。《钱江宗史》记载朱汝时为允中季子,与“朱三公”相符。因政绩显著,朱汝时后累升至雷琼兵备道,应是常理。
   那么,朱寨是不是古时的“朱史巷”?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做了一番深入考证。
   朱寨朱氏始祖朱赏,《仙游县志》之卷五十三《摭遗志》下《丛谈》篇载:“通直郎朱赏绍兴二十四年遇卜者授以易课,期于辛卯年再会钱江,钱江赏所居处也。”《钱江宗史》:“赏公字逸斋,宋徽宗宣和七年乙已自莆琳井分居仙东沙。特赐同进士出身,初任龙溪县尉,次任南剑州司,三任南安县丞,居官二十六年致仕,朝廷状其廉能,蒙恩转通直郎赐绯鱼袋。”宋时的东沙包括现在城厢区东海镇的东沙和仙游县枫亭镇的朱寨,属连江里。《莆田市地名志》中的《地名溯源》是这样为连江里界定的:“连江里为仙游的福、兴、泉、厦门户,疆域东至东沙金沙宫米碎桥与莆田交界,西至依仁的赤岭与慈孝里交界……”这与《钱江宗史》是相符的。北宋以前,东沙是个要姓簇居之地。传说朱赏看到这里山川形似七星坠地,必定是个万人丁的风水宝地,因而择地卜居此处,并立“钱江”为堂号开族。赏有5个儿子:仁、义、礼、智、信;长孙朱泳(《兴化府志》有传)又是进士出身,累官至福建路运转。这个官宦之家,没过多少年代,已成东沙望族,居住地人称“朱氏宅”或“朱氏巷”。明宣德年间乌石方通判所作的赞颂钱江十八世朱士赞父子德行的诗中有:“始识前朝朱氏宅,浮山面对塔山峰”句。现在的“东头街”尚未形成“街道”时即叫“朱氏巷”。
   99年后,东沙又来了一望族——蔡襄后裔。据《莆阳蔡氏宗谱》(鹭江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第120页载:“度公系襄公六世孙,成公次子。约在南宋嘉定后期(公元1220~1224年)从仙游何岭徙迁莆田龙川东沙。”蔡度择朱氏宅毗邻而居,当时各姓氏之间尚能和睦相处,各姓共同奉祀一宫社叫“保和堂”,社址在浮山山麓。后来,蔡度择了个“蜂穴”为风水宝地,人丁繁衍的比朱家还快。

   朱蔡两大姓已把其他杂姓渐渐地挤逼出东沙的中心地带,一条狭长的巷子东头住着蔡氏,西头通往枫亭市必经之道的两旁住着朱氏。随着人口的增长,各种商业活动也在此铺开。渐渐地,巷子就成了街道,人们通常叫它“东头街”,街道至今乃在。时间越久,街上这两大家族成员之间因生活或生意难免发生摩擦。至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大家便合议自建宫社。蔡氏在东头街的尽头建金沙宫,朱氏在东头街的西头建新兴宫,其他的陈、江等小姓联合在东港村建澄港宫。各家新宫都建好了,需要分配各新宫奉祀的圣君。

   三宫约好以卜杯决定各宫奉祀什么神灵。朱家人自认为老大,未等卜杯落地,来了个先下手为强,把自己心仪的也是最大的玄天上帝菩萨金身揽入怀中;蔡家人见状也赶紧下手把第二位的慈济公菩萨金身抢走;其他杂姓的瞪着白眼看着两大姓抢走神坛上的两尊大菩萨,只好把剩下的小菩萨统揽回家。至今东沙一带民间还流传着“东港宫的菩萨——卟大卟小”(不分大小的意思)的歇后语。随着人丁的不断发展,朱蔡两大姓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西边朱姓居住的巷子“朱氏巷”就被蔑称为“猪屎巷”,“朱氏”与“猪屎”在莆仙话中谐音;朱氏则称蔡氏为“蔡路牛”。

   到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朱蔡两姓又各为“东沙”地名争执,械斗年余,后告到官府,由兴化府莆田知县雷应龙出面调解。对地名涵义作了明释曰:“朱”与“珠”乃同音,珠乃稀世珍宝,应珍藏于匣,匣状又似村落建筑的防卫寨,朱族必号“朱寨”为宜;“蔡”与“菜”亦同音,菜须沙土培植才能生长,东沙符于蔡姓,两姓里民均是皇帝子孙,应和睦相处,不必相争。但朱族心有未决,传说求卜圣君曰:“钱江老子顶浮丘,锦水潮来景色幽。安得才子凭字记,前人种果后人收。名曰‘钱江’为好。”另对蔡家曰:“沙堤近水晓前烟,万代佳人继续连。莫道今朝诗兴绝。黄花自由晚来天。应号‘东沙’正合诗意。”从此朱蔡两姓各取其名,互相往来,和睦如初。“朱寨”这个地名自此叫开,而原先的“朱氏巷”或“猪屎巷”就渐渐地被淡忘直至消亡。
   综上所考,湛江高雷朱氏先祖为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授职海南临高,永乐年间(约公元1400年前后)拔擢为雷琼兵备道后到雷州。据《钱江宗史》记载,朱汝时赴任时3个儿子同去后不返。所以他们的后裔子孙能记住始祖祖籍地必定是福建莆田朱氏(史)巷。而迁往广东岭南的时间段若为元朝至明正德以前,即约公元1250年至1500年这250年之间的蔡氏家族,又自称来自莆田“猪屎巷”的,应该是城厢区东沙蔡襄的第六世孙蔡度的后裔可能性为大。  

·上一篇:广东汕尾海丰县鹿境济阳堂胡太府.. ·下一篇:陈留蔡氏:世界蔡姓历史追索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首页 | 稿留 责权声明 | 赞助网站 功德榜 |

   箱:cs1046@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