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 蔡剑峰
在总编辑任上,蔡剑峰一直是外研社的“思想者”,畅想外研社未来的种种可能。自担任社长后,“控员增效”、“三大集群”等一系列战略举措的提出和落实,证明了他也是一个现实的“行动者”。
蔡剑峰很少在媒体上露面,甚至在网络上也搜索不到太多有关他的事迹。他的百度百科只有两行字——“外研社社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硕士、英国斯特林大学出版学硕士、中欧商学EMBA。23年出版从业实践,具有丰富的编辑策划、出版管理经验。”显然,这与外研社和他本人在行业的声誉并不相符。2014年11月,蔡剑峰荣膺第十二届韬奋出版奖,收获这份“行业最高荣誉”后他再次选择低调。就连这次采访,也是在媒体一再游说“外研社35周年需要你代言”才终得以成型。
自2002年担任总编辑以来,蔡剑峰一直扮演着外研社“军师”的角色,既有运筹帷幄又有天马行空,畅想外研社未来的种种可能。自2011年担任社长后,“控员增效”、“三大集群”等一系列战略举措的提出和落实,证明了他同时也是一位现实的“行动者”,是可以临阵带兵的“主帅”。如今,在他的带领下,外研社正向出版数字化和教育服务化加速转型,阔步迈进新的“黄金时代”。
思想者,亦是行动者
内敛、儒雅,不咄咄逼人,是蔡剑峰给人的一贯印象。其实,这位低调的“少帅”投身出版已有25年,并有着辉煌的从业履历。
1989年,21岁的蔡剑峰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进入外研社。从编辑岗位做起,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历任编辑室主任、国际合作部主任、办公室主任、社长助理、副总编辑,2002年成为外研社总编辑。那一年,他只有34岁。
他既是外研社90年代“十年腾飞”期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也是外研社21世纪初“黄金十年”规模扩张的参与者和推动者。1990年,刚刚入社不久的他,凭借敏锐的市场感觉,扎实的市场调研数据,成功策划《90年代英语系列丛书》近百种,短短几年内发行码洋超过8000万,创造了中国出版界的一个经典策划案例,也留下了因丛书首印量太大致使社长不得不去借款印书的奇谈。
可以说,外研社90年代发展的主战场在一般图书市场,而蔡剑峰和他那传奇式的策划,成就了这个战场上最漂亮的一次战役。
十年总编辑任期内,他配合李朋义、于春迟两任社长,引领外研社不断扩张壮大,陆续拓展了汉语出版、少儿出版、职教出版、人文社科出版、科学出版等多个出版领地;同时他密切关注中国外语教学发生的变化,关注外语学习者、使用者需求的变化,提出“双语”出版的概念以指导外研社整体的选题规划,为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他还在社里推动成立“事业发展部”,鼓励数字出版、教育培训等新业务探索,为后来业务转型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2011年,蔡剑峰被任命为社长。当时,外研社在两位前任的带领下,事业正如日中天,年销售码洋接近20 亿元。蔡剑峰接手的是一份殷实的“家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和新一任领导班子可以高枕无忧。当时,外研社已经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强社,但传统教材已经接近增长的天花板,面临巨大的业务转型压力。
有同行评价,自蔡剑峰上任以来,外研社也如同他的性格一样变得“低调”了。在他主政的前两年中,外研社品种收缩、新书减产,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厘清内部内容资源、解决迫切的库存危机等内功的修炼上。
2012年,蔡剑峰提出“饥饿疗法”与“强身健体”,着手解决库存问题。他“严控新书品种”、“优化供应链管理”双管齐下,着力提升库存周转率,使外研社2012年顺利实现销售码洋24.8亿元,并保证了1.85亿元的销售利润。同年,他还提出了重新梳理外研社的出版品种,将产品体系化、模块化、分级化,为读者提供阅读指导、增值业务、一站式服务等全面教育服务,形成“产品族谱”。
在蔡剑峰看来,“拳头收回来,是为了更有力打出去”。经历了两年多大刀阔斧的自我解剖和内部修炼后,外研社已跨入“放大优势向前扑,寻找机会快步跑”的全新阶段。
“不让企业死掉”
2014年末,外研社的发行码洋将突破30亿,面对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绩,蔡剑峰既有喜又有忧。
“企业无疑都梦想强大,于是行业间的竞争不免就看谁比谁强,热衷于所谓的‘十强’‘百强’的排名。不过,数字有时会带来盲目的虚荣。中国这些年经济高速发展,但‘GDP崇拜’也导致了‘暴发户’思维,让一些人有点成就,就觉得自己不可一世。”蔡剑峰说自己信奉“盈久必亏”,企业和人一样,一帆风顺时不能“盈”太多,要有所保留。他希望外研社在迈过30亿门槛时,还能特别保持清醒。
蔡剑峰并不喜欢“单以码洋论英雄”这一简单粗暴的评判标准,在他看来,大社,讲得不是体量,而应是胸怀,是“有容乃大”的吸纳力;名社,论得不是虚名,而应是风范,是“德高望重”的传播力。作为出版企业或者文化企业,求“不同”、求“特色”比起一味逞强更有意义。
担任社长三年多的时间,蔡剑峰想得最多的问题,是如何不让企业死掉,如何让它活得更好。这些年,他所感受到的最大的压力,是在经历了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之后,在传统图书业务接近“天花板”时,外研社该如何开辟新的增长点?
对于如何实现增长,外研社的策略是不参与“零和竞争”,不从别人的盘子里抢东西。“我们从高教社撬来一块,从人教社撬来一块,从其他出版社撬来一块,但总的蛋糕就这么大,这一定不是良性的竞争。”蔡剑峰说,外研社要做的事,是把需求做大,在为读者和用户创造更大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增长。
在蔡剑峰看来,成功从来都只属于今天,和未来无关。外研社要从一个优秀企业转型成长为一个卓越企业,就必须面向出版数字化和教育服务化的愿景尽快实现转型,由“产品公司”转型为“解决方案公司”。只有通过在新的产业竞争格局下“重建平台”、“二次创业”,外研社才可能开创又一个“黄金时代”。
他认为,只有跳出传统发展模式的“温水”,迈进创新发展模式的“蓝海”,外研社才能避免温水中青蛙的命运,像凤凰涅一般,在新的生命周期内“凤鸣九天”。
重塑“边界”,要打“游击战”
随着业务不断壮大,如今的外研社已成为拥有2400多名员工的庞大机构,规模的扩张带来了内部沟通成本升高,“大企业病”隐忧也开始显现。
“Boundary”(边界),是蔡剑峰最近几年一直强调的概念。他认为,在传统出版时期,业务分工、市场渠道、内容研发有较为清晰的边界,而在数字化转型时期,边界开始模糊、业务开始重叠,必须“重塑边界、共享资源”。他在社里推行“边界理论”,即没有空隙、交叉碰撞、促进创新。
而这,也是外研社在2012年就开始进行组织机构调整和资源协调整合的初衷和目的。按照蔡剑峰的设想,未来外研社要形成“基础集群”、“高等集群”和“阅读集群”三大板块,打破原来的管理体系,让资源在全社范围得到协同调动。
“这几年,一些小出版社还在打‘游击战’,哪里赚钱哪里打一枪。而外研社一直在打‘阵地战’,这跟我们的组织结构有关,每个分社都有一个战壕,各自守住自己的阵地,实现各个板块的增长。但在未来,外研社要打‘运动战’。‘运动战’是要随时捕捉机会,立即进行兵力组合,形成集聚力量取得胜利。”蔡剑峰形象地比喻道。
外研社以前实行的是块状管理,如今正向条块结合的方向发展。按照蔡剑峰的规划,未来社领导不仅分块管理,同时也要管一条纵向的线,再加上编委会的职能,这三个圆圈交叠,圆圈之间的空白点才会最小。
而在重塑业务边界,共享市场资源的同时,蔡剑峰也强调让大家对“岗位边界”重新认识。按照他的设想,未来外研社跨部门“项目组”会增多,可以尝试“新产品或服务项目组”形式,进行新业务产品或项目研发,鼓励市场人员、培训人员都参与选题和项目策划,鼓励编辑共享市场渠道和关系,鼓励文字编辑向跨媒体、新媒体编辑和作者角色发展。
在他看来,越界、融合,已经是大型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今的竞争已不再是行业内部的竞争,跨界竞争已然惊涛骇浪、来势汹涌。
工作之余,蔡剑峰一直关注着中国一流互联网企业和教育培训公司的发展,在内部员工培训、外部经销商会议等众多场合,他经常引用马化腾、任正非等商界大佬们的话,以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培养大家的创新思维。在未来,他希望外研社能够像腾讯、华为一样,通过组织再造和机制创新,打赢跨界、融合这场关乎生死的战争。
文和商的平衡
“未来5年,我希望外研社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文化教育集团。”蔡剑峰展望。从结构上讲是集团,从内核上来看,他希望外研社成为一个类似于“梦工场”的平台,每一位员工都可以实现自我价值。
在2011年的全社干部会上,蔡剑峰曾与大家畅想着一个“法兰西式的未来”。法兰西式生活的重心不是物质享受,而在于精神的愉悦和生活的情趣。“这就是人生的艺术化,关键在于态度,在于学会和懂得欣赏。”他说。
在工作中,蔡剑峰经常有这样诗情画意的表达。年少时,他在外公家长大,常一个人独处,也习惯并喜欢上了孤独,他用画画来打发寂寥,“自己童年时光里,唯一的朋友就是画笔”。在大学期间,蔡剑峰曾担任过北京外国语大学诗书画社社长,并称这是“到目前为止最感荣耀的头衔”。
“亲人、朋友或者熟悉我的人,可能都不会想到我会去经商,他们觉得我更适合读读闲书、写写文章,最好当个老师。其实,如今也经常回味,我最享受的日子,就是在家看看书。”蔡剑峰说。他称自己是彻头彻尾的“内向人”,同事也说,“蔡社常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办公室里,只留一盏很幽暗的灯”。
不过,执掌了一家规模如此之大的出版社,“内向人也要动员起更多的能量,去做外向型的事。”在工作中,蔡剑峰丝毫不显得内向,数字化、国际化、资本化,是他带领外研社转型升级的三大路径。无论是举全社之力推进数字出版,还是利用外语优势建设国际传播平台,抑或是孵化培育新业务、寻求资本合作,如今的外研社已经在出版、科技、文化、教育的融合发展中趟出一条新路。
出生、长大在浙江温州的蔡剑峰,身上也流淌着“温商”的血脉。他的父系一脉,出过多位成功的商人;母亲一脉,有过知名的画家和先生。如今,先辈们的这些基因,在蔡剑峰身上达到了“平衡”。“我是在做着文化,同时又算是经商,可能两种基因在我身上都得到体现。”他笑言。
采访最末,一位记者同行问起星座,蔡剑峰回答:AB血型、白羊座。
“天生就具有领袖气质,喜欢领导、指挥别人。性格中潜藏着冷静、理智,他们像个拓荒者,努力向前迈进,不向环境妥协,对自己的人生具有责任感。在内心深处,对权利有着与生俱来的渴望,他们是冷静与热情兼具的野心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