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中华民族诸位始祖、先贤,示范数千年:伏羲八卦理论,教人懂天地人世间万物和谐宜生存;燧人取火,让后人懂得以火防敌和熟食宜身;神农尝百草,让后人懂生存之道;皇帝内经,让子孙后代 知如何防病治痛宜健康长寿;四大发明推动社会进步。
思古代,那些叱咤风云、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几乎每一个人都受到家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滋养;通过家训这个载体,鼓励人们疏正渠,堵邪流:家家学祖先之长,人人避个人之短,继先人之德才,启子女之宏志;开凿兴家之畅河,奔流强国之大海;人人比学赶帮超祖先,家家和谐相处出圣贤;以家训,教子孙,学良向善。
我国古代的“家训”(也称家范、家诫或家规,甚至家法。)是家族长辈对子孙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规矩或是告诫的话,是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的基本方法,也是我国长期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儿女的基本形式。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辈留与后人的为人处世宝典。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自此绵延数千年,精深宏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位彰显。再现传世家训经典,需要厚重有据的文化疏解及其呈现出的整体文化通观,并且使之融入时代精神。
由家训教化日久,可形成家风。所谓“家风”,是一个家庭、家族在世代累居、繁衍生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和道德面貌。
家训注重的是德育,即“修身”;家风是家训的代代传承,家人、族人共同“养性”——养成的共性;是一种家庭风尚,是家训、家教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家教仅侧重“增知长智”。
家风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化和细化表现。家风家训从不同角度诠释中华文化,家训在中国古代体现得比较明显,为对族人或者家人进行有效的行为管理或道德规范,家庭中年长者为本族(家)人制定家训,写于家谱中,悬挂于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人人皆知、人人践行,违反者要受到惩罚。”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