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领导干部“不擅干” 根在私心杂念
记者在近期调研时发现,一面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任务艰巨,一些地方2015年的目标任务完成堪忧,部分官员“发展之招”匮乏,思维有定势、路径存依赖。当前,少数干部“不擅干”的现象在不少地方存在,与形势和任务要求不相适应。(新华网)
干部缘何“不擅干”?媒体评论给出了很多说法。在笔者看来, 干部“不擅干”既不是“迷茫症”、也不是“招数”匮乏,更不是“不会干”,其关键是根在私心杂念。有了私心,名利欲望就膨胀,眼中的“尺”、心中的“秤”,就会在名利上打转转;有了杂念,思想就失去了定力,决策时就摇摆不定,行动迟缓、工作迈不开步。结果,私心杂念让有的干部“搅”了改革发展的局,有的干部迷失了方向,工作起来浅尝辄止、朝三暮四,影响了改革发展的推进,致使许多稳增长、惠民生任务的完成令人“揪心”。
事实证明,无论是与大与小、从上到下,还是在哪个层面、哪个领域, 干部“不擅干”现象的存在,都与正常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有百害而无一利。在处理改革复杂关系和经济利益及各种社会矛盾中,有些干部不是“大道理管小道理,局部服从全局,眼前服从长远,讲政策讲原则”,而是盘算个人利益和少数人的集团利益,还有的干部在重大决策过程中和解决具体问题时计较个人私誉损毁、斟酌个人进退得失。
干部“不擅干”,阻碍了改革红利的释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有些“不擅干”干部以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左右发展方向,更要有少数“不擅干”干部的短期行为损害了改革发展大业。 因此,治理干部“不擅干”,要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大计入手,动铁腕子、下真功夫,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对干部“不擅干”进行治理,是当前紧要工作之一(也是一项长期治理任务)。所以,治理要到位、教育要狠确,有效地实现标本兼治,使广大干部切实明白“一心可丧邦,一心可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的道理,真正戒私心、除私欲、弃私利。
我们所面临的改革,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社会变革和从未有过的、全方位的、声势浩大的社会改造,使命重大,任务繁重。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我们“遇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不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解决好改革发展的新老问题,推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党和人民需要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谨慎用权、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坦荡做人做事的领导干部!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公私分明是领导干部的基本操守,公而忘私是领导干部的崇高境界;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党所领导的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伟大的胜利和进步,正是因为有无以数计的领导干部摒弃私心、跳出一己之私的束缚,他们大公无私、勇于担当,顺势作为、应势成事,既成就了人生自我价值又实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目标!因此,遏制和治理干部“不擅干”的关键,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干部的私心杂念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