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问孝”。孔子讲“色难”,和颜悦色奉养父母,难。刚刚一开始,第一句跟大家讲到“无违”,要顺父母的心意,不要违逆,所以“孝顺”,这个“顺”字就在这里。父母讲得对,赶快去做;父母这个做法不是很妥,不要马上顶撞,要顺势而为,再规劝就好。所以这个顺很重要,毫无那种让父母不欢喜的态度出现,因为一顺,父母的心才能宽。
比方父母年纪大了,白头发很多,“女儿,我想染头发。”你这个当女儿的说,“妈,染头发的那个东西对肾脏不好,会影响你的身体。”老太太一而再、再而三讲了几个月,我们就是不做,可能老人家很不舒服,甚至于她可能知道她的日子不多了,她就是希望自己离开的时候,染着发,看起来比较庄严,这是她的心愿。刚好昨天听到一位学长讲,他的外婆就是这个情况。他的母亲也是为妈妈好,但是没理解到母亲的心。老人家看女儿不帮她染,就自己染,结果听到女儿的脚步声上来了,躺在床上装睡。老人跟小孩一样,很可爱的。这个女儿体会到了老人家真的很想染,马上态度非常温和,“妈,我帮你染。”结果染完没多久,老人家走了。所以女儿想起来,幸好染了,不然真的会留下一生的遗憾。当然,假如买的染发剂是天然的更好。
所以当老人家很想吃什么,你就不要先从营养学的角度,维生素多少,怎么样怎么样,这个时候不要用这些道理来压,要能体会得到老人家的心意,这是顺。心地柔软,和颜悦色。而且那个和颜悦色不是装出来的,是什么?能够有照顾父母的机会,觉得是自己最大的福报,我能报恩啊,所以那个和颜悦色没有丝毫的勉强。王希海老师照顾父亲二十六年。这二十六年,他觉得人生非常充实,看到父亲睡得香、吃得甜、吃得欢喜,就是他最大的欣慰。因为尽孝跟人的性德相应,“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孝子心中只有父母,父母乐,就是他的乐。
就好像我们成长过程当中生病的时候,我们病好了,父母比我们还高兴;我们生病了,父母恨不得把这个病移到他们身上吧,不让我们这么痛苦。这就是父子有亲。王希海老师天性终身保持,没有改变。因为王希海老师出入医院的机会比较多,他就讲到,父母生病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操心孩子。我们都知道,人的身体不好,最大的一个原因是情绪影响。父母因为操心我们生病了,可是父母生病以后,又特别怕麻烦孩子,很自责。照顾父母怎么能说是麻烦?回报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我们为人子女没有体恤到,甚至照顾个一两天,发脾气,不耐烦了,在医院里面想骂老人,走到走廊上去骂,父母都感觉得到,那不是让老人更难受?
所以看到这个“色难”,我们体会到,不管是古代的孝子还是现代的孝子,那一份心境令人感佩,念念只想着怎么样让父母欢喜,没有想自己。我们很容易随顺自己的想法,哇,二十六年,那多辛苦!孝子不是这样的。孝子给我们提醒,你照顾父母还起一个念头,“要忍耐,要忍耐,要撑”,这个心已经是自私了,想到自己才会有撑,念念是父母,决定没有“哎呀,好辛苦啊,好累啊”的念头。因为只要有这个念头,慢慢变什么?我好累,我好辛苦,变我怨、我不耐烦,最后就我恨,那就麻烦了。所以孝子跟我们的差别在哪?存心不同。我们会自私自利,他们念念为父母想。所以和颜悦色是最可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