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修谱,是宗族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在我们皖南地区,可以说是修谱之风盛行,基本做到家家有宗谱,这也体现皖南地区文化底蕴的深厚。一般宗族都规定十年一小修,三十年一大修,为的是不致年湮代远,世系混乱,同族人“路若途人”。
在时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的今天,人们观念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对于修谱,必然与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修谱的内容也随之变化,纵观当今修谱,主要不同点家谱国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淡化葬地
坟墓,乃祖宗魂魄栖息之处。古者修谱与建祠、修墓为尊祖敬宗的三大要事,世表必书葬地及方位,有的还有墓志铭及墓图,为的是不致代远年湮而数典忘祖。现今,已实行殡葬改革,土葬变成了火化,入土为安变成了骨灰盒存放安息堂,故现今修谱一般不再书葬地。但并不意味着取消了书写墓地,如果族人要求写先祖骨灰存放某地某处,我们还应尊重其意愿,这也是族人敬重祖宗的一片诚意。
二、女儿可以传承
古时修谱,均以本宗男子血统传承为主线,女儿只有数量而没有名字,配偶也只有姓氏没有名字。“五四”运动后,西方男女平等思想渗入中国并为国人所接受,因此少数民国后期谱中已把女儿名字修上宗谱,但配偶仍只有姓没有名。
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女子在社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男女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加上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政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深切感受到生男生女都一样,已经破除了“养儿防老”的陈旧传统观念。修谱中均把“男女一视同仁”,“女儿和男子一样可以传承”写入宗谱凡例中,配偶也都有了姓名,这是一个革新,体现了时代进步的要求。
女儿传承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一是未出嫁女可以传承,二是独生女出嫁也可传承,并且可以写上外甥的姓名,三是女儿招婿也以女儿传承,四是子女随母姓的女儿传承,五是有子有女户也以女儿传承,这些都没有违背同宗同姓的基本原则,都应该肯定其做法,这是当今修谱的又一特点。
三、子女随父姓也可随母姓
古时所生男女都基本随父姓,现在一般人对姓氏不是看得太重,认为只是人的一个符号,所以一些子女出生后不随父姓而随母姓。在宗谱中反映出女儿虽然出嫁,但其所生子女有的随母姓,故有子女随母姓的女子一样传承。子女随母姓类似于女儿招女婿,同样符合宗谱传承的要求。
四、离异、改嫁、孀赘新情况的出现
旧社会是不允许妻子离婚和改嫁的。所谓“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是受传统的道德影响。但是旧社会也有丈夫去世后妻子被迫改嫁的情况,只是宗谱从未用“改嫁”两字来表述,而用“曾娶某氏”来表述,这需要我们去理解宗谱中用词表达的含义。现在法律规定婚姻自由,因此离异、改嫁、孀赘现象不足为怪,宗谱中均应如实表述,但要注意用词必须准确,如不要把“改嫁”写成“转适”,还要注意事实清楚,不要写成一夫多妻或一女多夫。
五、启用公元纪年
过去修谱,纪年都以年号加干支,或民国年份加干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们都习惯用公元纪年,因为从来不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多少年,也就是说纪年法则已经改变。至于干支是否要写,有的主修怕麻烦已经不再写干支,也有的宗谱干支不全部写。
写干支利大于弊,首先保留干支写法与旧谱在格式上体现一致,其次有了干支马上知道该人生肖,便于调查时核对无误,再次干支为六十年一循环,几百年后也便于比对。所要注意的是干支与农历相关,公历的元月和二月必须查明春节是哪一天,才能决定干支应写什么。在生卒年份后一般都写死亡年龄,宗谱年龄都以虚岁计,而长一岁习惯又是应过春节才算,所以年龄与干支又有关联,写干支还有利于计算年龄。
六、公历农历并用
旧谱月日的书写均为农历,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农村居民年龄较大的一般出生年月都记农历而不计公历,包括户口簿和身份证上出生年月日也是农历,但在外地工作的涉及退休时间一般都把出生年月日转换成公历,最近几十年出生的人在报户口时,以医院出生证申报户口,也都以公历为准。
调查生卒年月时,填表的日期就有公历和农历两种。在修谱时书写生卒月日是以公历还是农历,一种办法是依照旧谱全部写农历,还有一种办法是解放前仍写农历,解放后全写公历,这就要查万年历进行公历和农历的置换,工作量相对比较大。
再一种办法是公历在谱中注明,而不注明公历的均为农历,这样既保留了传统写法,与旧谱保持一致,又体现了时代特征,工作量相对少。但有的宗谱在凡例中规定不注明农历的全为公历,这就与旧谱在表述上产生混乱。如果确实搞不清公历和农历,那么在凡例中说明“生卒年月公历农历遵其自愿,以调查材料为准”,这是最简单的做法。
七、少数族人难以续谱
过去续修宗谱,族人都把它看成一件神圣的事情,无不踊跃响应,积极拥护。且族人都聚居一地,即使外出当官,年老也要叶落归根,回到本土,所以材料容易收集,族人极少遗漏。
现在通讯发达,电话网络迅捷,年长族人尊祖敬宗意识强烈,一些有识之士慷慨解囊支持,使盛世修谱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但修谱还有少数人不能入谱,成为憾事,主要原因有:
一是本次修谱距上次时间跨度大,一些知情人已经过世,致使部分族人无处寻觅;
二是一些族人迁徙他处,或在外地工作,多年失去联系,不知所终,难以查找;
三是个别族人受左倾思想影响,根深蒂固,宗族观念淡薄,认为修谱已经过时,大可不必,甚至多次上门工作,坚决拒绝;
四是主修人员工作责任性不够,不深入调查,草率从事,导致一些族人无法续谱。修谱,如果族人确实难以寻找或不愿入谱,一般应保留原谱世表,不宜写“多次采访,不愿入谱”字样而伤害族人感情,也便于今后寻根归宗。
当今修谱,与以往有许多不同之处,应顺应时代之变化,让家谱永载历史,万世永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