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11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
寿姓溯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传说,出自古代寿星彭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路史》的记载:“彭祖后有寿氏。”
相传,上古时候有一位叫彭祖的人,他活了有八百多岁,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寿星。
彭祖,名籛铿(钱铿),是黄帝部落联盟首领高阳帝颛顼的玄孙,陆终的第三个儿子。他出生并逝葬于彭山(今四川眉山彭山彭蒙山,亦称仙女山)。
关于彭祖的传说有很多,总之是说他经历了尧、舜、禹、汤诸朝,到了殷商末纣王时,已经七百六十七岁了。相传彭祖活了八百多岁,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寿圣”,也是世上最懂得养生之道的人。
据说,彭祖生性恬淡,不虑世俗名利,不求虚名荣耀,只是专心致志地讲求养生长寿之道。他按老师撰写的《九都》等养生的经书潜心研究,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彭祖经常服用水桂云母粉、麋角散,使得颜面长葆青春。他经常盘腿危坐,凝神屏气地练功。从早晨坐到中午,调理气息,揉拭双目,摩挲身体,周身舒适后才起来行功。他每天脸无怒容,笑口常开。当生病或疲劳时他就运用气功却病,消除疲劳。他使内气潜转,从生有九窍的特殊头面直到五脏六腑,最后达到四肢毛发,那气流像轻云一样在体内流转,既驱除疲劳又治愈疾病。
在彭祖晚年隐居养形修炼的时候,有不少人慕名前来向他学习长寿养生之道,其中有一个就是彭山王乔,此人后来成了彭祖最得意的一个弟子。王乔在彭祖养生术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了行气吐纳之术,成为继彭祖之后的又一个行气吐纳术代表。后来还有个叫黄山君的人,精修了彭祖的养生之道,到了几百岁依然面色红润、童颜鹤发,他把彭祖的言论整理并加以阐发,编成了一部《彭祖经》。
而那位商纣王根本不能坚持按照彭祖传授的道术进行修炼,却也身强体健,一直是犹如五十岁的样子,直到被周武王打败,自焚于鹿台。
彭祖的的后代为了纪念先祖,有 取其长寿之名为姓氏者,形成了一支寿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姬寿梦,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吴王寿梦的支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寿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江浙寿氏。寿氏族人大多尊奉吴王寿梦为得姓始祖。
第三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平寿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平寿,原来是春秋时期卫国下邑(今安徽寿春),在史籍《左传·昭公二十年》中记载:“卫侯在平寿,寿州古淮南,春秋吴楚陈蔡之地,战国倂于楚,考烈王迁此,曰郢都。”后来卫国衰退,其地成为楚国的州来邑地。
周敬王二十七年(楚昭王熊壬二十三年,公元前493年),楚昭王攻伐蔡国,蔡昭侯姬申请求吴国翼护,将国都由上蔡(今河南上蔡)迁于平寿,改称下蔡,平寿之地属蔡国所辖,改称寿春。
周贞定王姬介二十二年(楚惠王熊章四十二年,公元前447年),“侯齐四年,楚惠王灭蔡,蔡侯齐亡,蔡遂绝祀。”
二百年后,随着秦国的强大,楚国国势由盛而衰。到了周郝王姬延三十七年(秦昭襄王赢稷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军大举进攻楚国,攻拔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繁盛数百年的纪南城被秦军毁为废墟。后来楚顷襄王熊橫被迫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为避秦国不断进逼的锋芒,秦昭襄王五十四年(楚考烈王熊完十年,公元前253年),楚国再将国都东迁于钜阳(今安徽太和)。
秦王赢政六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国再次迁都于寿春,仍称郢都,史称“寿郢”。十八年后的秦王赢政二十四年(楚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寿郢为秦军大将王翦所破,楚王为秦军所俘,楚国就此灭亡。
楚国灭亡后,有寿郢住民改以地名为姓氏,称寿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淮南寿氏。由于其时寿郢住民姓源繁复,不可一论。
第四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亦称博尔机锦氏、包结虑驼氏,源出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后裔,通古斯语为“Bordijijint”,也就是蒙古族著姓孛儿只斤氏,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吉林西部一带)、锡喇木楞(今内蒙古东部克什克腾旗西喇木伦河流域、吉林西部一带)、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扎鲁特(今内蒙古扎鲁特旗)、克鲁伦(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克鲁伦河流域)、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呼伦贝尔(今内蒙古海拉尔)、克什克腾(今内蒙古克什克腾)、阿巴噶(今内蒙古锡林郭勒阿巴噶镇)、巴岳特(今山西天镇、阳高边外)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包氏、鲍氏、博氏、李氏、陆氏、王氏、梁氏、尹氏、寇氏、奇氏、波氏、寿氏、康氏等。该支蒙古族寿氏始祖为清太祖佟·努尔哈赤的继大妃寿康太妃,蒙古科尔沁郡王博尔济吉特·孔果尔之女。寿康太妃长寿,但在后金天命、天聪、崇德、顺治等年间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后来康熙大帝即位,尊封这位庶曾祖母为“皇曾祖寿康太妃”,其族瞬间荣耀。寿康太妃在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逝世,其后在蒙古科尔沁部的族人中,多有以寿康太妃的封号为汉化姓氏者,世代称寿氏、康氏至今。
⑵.蒙古族巴颜图氏,通古斯语为“Bayintu”,世居克鲁伦(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克鲁伦河流域),所冠汉姓为巴氏、胡氏、寿氏等。该支蒙古族寿氏始祖为巴颜图·寿成,满洲蒙古正白旗人,原在吉林驻防,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农历2月随从都兴阿征讨天平天国,在安徽黄梅阵亡,追赠世职,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的谐音汉字为汉姓者,称寿氏至今。
⑶.蒙古族克勒德氏,亦称克里叶特氏,通古斯语为“Kelde”,汉义“乌鸦”,世居巴颜乌喇(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白音乌拉),后多冠汉姓为海氏、寿氏等。该支蒙古族寿氏始祖为克勒德·多克队,满洲蒙古镶白旗人,世居巴颜河畔(今黑龙江鸡西大石头河),明末清初随军征明,授云骑尉,其子克勒德·寿柱世袭其职,在清康熙年间参加了征讨吴三桂、准噶尔等著名战役,因功授云骑尉,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的谐音汉字为汉姓者,称寿氏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妫姓,出自清朝末年黑龙江将军寿山,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寿山,公元1860~1900年,传说他原名袁眉峰,是明末著名民族爱国英雄袁崇焕的第七世孙,满州汉军正白旗人,著名清朝末期将领、抗俄英雄。
寿山逝世后,满清政府反而认为是因为他抵抗沙俄侵略而引发的战争,是大清罪人。虽然寿山已经自杀身亡,但慈禧太后却下令将寿山的棺木用特制的铁链捆绑起来,不准卜奎城下葬。寿山的妻子是蒙古杜尔伯特旗王爷的女儿,最后将棺木运往杜尔伯特旗安葬。寿山安葬后,满清政府还不放过将军的家人,为了防止遭到迫害,家族人员都分散躲避起来,改以将军的满族名字之谐音汉字“寿”为姓氏。
今生活在内地的寿山后裔族人大多已经改回袁氏,而生活在内蒙古、东北地区的一部分族人则世代称寿氏至今,是为东北寿氏。
寿氏始祖
彭祖(籛铿、钱铿)、吴王寿梦(姬乘)、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巴颜图·寿成、克勒德·寿柱、寿山(袁眉峰)。
迁徙分布
寿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
今浙江省的杭州市、诸暨市、绍兴市、温州市、嘉兴市、余杭市,上海市的金山区,河南省的鹤壁市浚县、开封市,湖北的嘉鱼县、咸宁市,四川省的绵阳市、会东县,安徽省的界首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市、集宁市,江苏省的无锡市、徐州市、扬州市、寿州市、常州市,重庆市的江北区、綦江县、奉节县,黑龙江省,台湾省的台北市、高雄市,澳大利亚的悉尼市等地,均有寿氏族人分布。
郡望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是上不是一个郡,而是历朝历代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中华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不过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寿氏源起吴国,吴国的京兆当在苏州。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二十六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有十八县。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浙闽之地。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份(仅天目山、淳安县西部小部分地区除外)、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带及福建全省。三国时期孙吴国分设临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后,其辖境缩小。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为越州,后又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民国时期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
彭城郡:彭城郡原为西汉时期的楚国所置。汉宣帝地节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西汉朝黄龙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复名楚国,东汉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又改为彭城国。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复为彭城郡。隋开皇时期(公元581~600年)废郡,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又改为徐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徐州。历史上的彭城郡,其统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山东省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及邳县西北部,安徽滩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一带。彭城郡与沛郡在地域范围上有部分重叠。
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会稽堂:以望立堂。
彭城堂:以望立堂。
洁素堂:晋朝的寿良,治《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澡身洁素,官至太平府太守,撰秦国内史。李宓向晋朝廷推荐他,晋武帝征其为黄门侍郎、梁州刺史,迁散骑常侍、大长秋。
此外,还有崇礼堂、半山堂等。
历史名人
寿光侯:(生卒年待考),著名汉朝方士。相传,寿光侯能刻百鬼众魅,令自缚见形。汉章帝曾召试其术。
寿 良:(生卒年待考),字文淑;四川成都人。著名晋朝官吏、学者。晋朝兖州太守。他对文学、史学、哲学都熟知而能深切领会,人品也高,做官而保持文士的素洁,深受赞扬。他不仅专研《春秋三传》,贯通五经,面且能够澡身浴德,在宦途上也春风得意,曾官至梁州剌史,历官有治著称。
寿 宁:(生卒年待考),号无为;上海人。著名元朝时期高僧。禅居静安寺,寺有名迹八处,因作《静安八咏》。并汇诸家之作,编为《静安八咏诗集》。
寿 柱:(公元?~1875年待考),蒙古族,克勒德氏,满洲蒙古镶白旗人,世居巴颜河畔(今黑龙江鸡西大石头河)。著名清朝将领,蒙古族寿氏鼻祖之一。克勒德·多克队之子,明末清初随军征明,授云骑尉,其子克勒德·寿柱世袭其职,在清康熙年间参加了征讨吴三桂、准噶尔等著名战役,因功授云骑尉。
寿 成:(公元?~1875年待考),蒙古族,巴颜图氏;满洲蒙古正白旗人。著名清朝将领,蒙古族寿氏鼻祖之一。原在吉林驻防,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农历2月随从都兴阿征讨天平天国,在安徽黄梅阵亡,追赠世职,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的谐音汉字为汉姓者,称寿氏至今。
寿 山:(公元1860~1900年),原名袁眉峰,袁崇焕的“裔孙”;满州汉军正白旗人。著名清朝将领、抗俄英雄,寿氏鼻祖之一。
寿纪瑜:(1927~),浙江绍兴人。著名教育家、史学家、教科书编审。1949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西语系,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院。历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长期参加中学世界历史课本、中学英语课本及有关参考、教学用书的编写工作。译有《英军在华作战记》、《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合译有《法兰克人史》、《简明世界通史》等。
寿企才:(1938~),浙江诸暨人。著名医务工作者。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浙江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现任浙江省临安卫生防疫站咨询服务部副主任,系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预防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中华名医协会理事。
寿玉坡:(1939~),北京人。著名电力金属材料专家。1964年4月参加工作,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系金属物理专业毕业。1994年9月始任东北电力科学研究院金属材料研究所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寿国梁:(1962~),浙江绍兴人。著名无线通信电子专家,中关村六合万通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