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来源
源于姬姓,为春秋时鲁国大夫、鲁懿公的孙子费伯之后,以地为氏氏。据史籍《元和姓纂》上记载,春秋初年,鲁懿公姬戏有个孙子叫费伯,为鲁国上大夫,他在周平王姬宜臼四十九年(鲁隐公姬息姑元年,公元前722年)农历4月私自占据了郎城(今山东鱼台县),以其为自己家族的食邑,这在史书《春秋》中有记载:“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当时,鲁隐公也莫可奈何,默认了这个事实。在费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所据邑名为姓氏者,称郎氏;也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费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从这段史籍记载中,人们可以看出“费、郎一家”的历史渊源,该支郎、费二氏同宗同源,因此有“郎费不婚”之说。
源流二
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南匈奴郎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郎氏的一支,出自汉朝时期南匈奴的郎氏部落。汉元帝刘奭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匈奴民族内部因权利之争而发生大规模的分裂,分成北、南两支匈奴部族,其中的南匈奴部随其可汗呼韩邪单于(稽候珊)归附于西汉王朝。
其后,南匈奴被汉王朝分化,郎氏部落内迁中原,逐渐汉化,族人中有以原部落名称汉化为姓氏者,称郎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时期官吏郎中,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郎中,亦称廊中、郎官,是皇宫中负责守卫宫殿左右廊庑而命名,最早始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秦、汉沿置,最高军政长官为郎中令,西汉时期为九卿之一,也是天子近侍之一。在秦、汉时期,官秩达两千石以上者方可任“郎”。郎中还负责掌管车骑、门户,内充侍卫,外从作战;在最初分为车郎、户郎、骑郎三类,各类的长官称“郎中将”,其后各类逐渐泯同,最后改为光禄勋。东汉时期,郎中由具有孝廉才智者入尚书中台,在皇帝左右协助处理政务,职满一年称“尚书郎”,满三年以上者称“侍郎”。到了晋朝至南北朝时期,郎中为尚书曹司的最高行政长官。到唐朝以后,郎中之职逐渐由尚书分曹理事,分为六部,各部均设“侍郎”之职,为各部尚书的辅佐之官,就是各司、局的长官,一直沿用至民国初期,如同今日各部中各司局长。
在郎中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郎中氏,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郎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族纽祜禄氏(女奚烈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吉林通志》记载:
满族纽祜禄氏,亦称钮赫氏,满语为Niohe Hala,其冠用汉姓的最初时间,据
其《郎氏族谱》记载为清朝清乾隆年间。郎氏,是由纽祜禄氏满语汉译为“狼”,进而演变为郎氏。这一姓氏是满语的汉译姓氏。纽祜禄,原系满语地名,因以为氏。氏族居住在长白山、英额等地方。在清朝时期,纽祜禄氏部落的氏族成员“仕官难以枚举”,清王朝开国元勋额亦都,即是纽祜禄氏的氏族成员。纽祜禄氏宗族,是先期进入苏子河、浑河流域的建州女真氏族,他们在元末明初之际,由原始居住地黑龙江、松花江中下游,历经三次大规模的迁徙而来到佛阿拉地区(今辽宁新宾)。
其中,史料记载中的长白山地区仅是他们氏族在南迁中的一处中间居住地。在金国时期,纽祜禄氏的姓氏被史书记载为女奚烈氏,据史籍《金史》记载:“女奚烈曰郎”,即女真语汉译为郎氏。在清朝官修史料《满洲源流考》中记有:“纽祜禄氏旧作女奚烈氏。”今日满族郎氏的姓氏,在历史上并没有像其他女真氏族姓氏那样发生过诸多的变化,而是自金国时期起即汉译为郎氏。远在金国时期,女奚烈氏在官修史料中即有记载,如“女奚烈斡出,仕至植州刺史,被行省牒徙州人于金胜堡”。另外,“女奚烈守愚,字仲晦,本名胡里改门,真定府路吾直克猛克人也”。由于女奚烈宗族庞大,金国朝廷对女奚烈宗族组建的弟子军以其宗族姓氏予以命名。辽东满族郎氏,由金、元至今,只有女奚烈氏在明朝初期即演变为纽祜禄氏,清朝中叶以后,由纽祜禄氏汉译冠姓,汉化为郎氏这一汉姓。
2.满族拉库勒氏,亦称喇库勒氏、兰库拉氏,满语为Lakule Hala,世居木楞扎喇(今黑龙江牡丹江穆棱林区),后多冠汉姓为郎氏、兰氏等。
3.满族郎佳氏,满语为Langgiya Hala,世居辽阳(今辽宁辽阳),后多冠汉姓为郎氏。
4.满族钮赫氏,满语为Niohe Hala,汉义“狼”,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源于金国姓氏“粘割”,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郎氏、钮氏等。
5.满族钮赫哷氏,满语为Niohere Hala,汉义“狈”,世居沙济(今辽宁新宾)、安楚拉库(今吉林安图松花江上游二道河一带)、英额(今辽宁清原英额门)、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郎氏、钮氏。
6.满族钮胡勒氏,满语为Niohule Hala,据史籍记载,源于濊貊族后裔氏,明朝时期称兀良哈氏,世居东海珲春(今吉林珲春),后多冠汉姓为郎氏。
7.满族钮呼特氏,满语为Niohut Hala,源于濊貊族后裔,明朝时期称兀良哈氏,世居珲春库雅拉(今以图们江为中心的日本海沿海北至绥分河,南至朝鲜咸镜道镜城地区)、汪钦(今吉林汪清)、珲春(今吉林珲春),后多冠汉姓为郎氏、钮氏等。
源流五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苗族、侗族、佤族、裕固族、拉祜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郎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郎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六
源于官位,出自唐朝以后西藏地区官吏郎仔辖,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郎仔辖,是唐朝以后西藏地区藏族官员的称谓,在藏语中,“郎仔”就是道路,郎仔辖就是负责管理道路的官员,相当于今天的地方交通管理局局长,此官职称谓一直沿用至民国后期。
在郎仔辖的后裔子孙中,多世代沿袭其官职称谓,并以之为姓氏,后汉化省文简改为单姓郎氏,世代相传至今。
3得姓始祖
费伯。关于郎姓的姓源,据《姓纂》上面记载:“鲁懿公孙费伯城郎,因居之,子孙氏焉。”第一个以郎为姓的人,是大约3000年以前的鲁懿公的孙子费伯,他原来姓费,迁到郎城(今山东省鱼台县东北)居住之后,子孙才以邑为氏,纷纷改姓了郎。从这段记载,更可以看出“费、郎一家”的一段渊源,因为,郎姓的始祖是费伯,后来他的子孙有的以郎为氏,有的却仍然沿用原来的费姓,3000年前他们本是一家人。故郎氏后人奉费伯为郎姓的得姓始祖。
4迁徙分布
郎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8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33位。郎是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郎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郎不但是一个道道地地的中国姓氏,而且其始祖是出自具有光辉历史的春秋鲁国,是曾经“制礼作乐”,对中华传统文化有贡献的周公后裔,当然,更毫无疑问是组成中华民族的黄帝子孙之一。关于郎姓的姓源,据《姓纂》上面记载:“鲁懿公孙费伯城郎,因居之,子孙氏焉。”郎姓起源于姬姓。周朝时,鲁国国君鲁懿公的孙子费伯,曾率部驻扎在郎(今山东省鱼台东北),后来驻扎时间久了,费伯的族人就有许多留在了郎地,并且以“郎”为姓。因此郎姓是鲁国国君的后裔。由于鲁国国君是周朝王室后裔,因此,郎姓起源于姬姓。历史上少数民族南匈奴也有人改姓为“郎”。这一个传自3000年前周公旦的姓氏,跟其他姬姓后裔比较起来,后来繁衍不算很广,所以历来的郎姓人士也并不十分多见。我国江西的磁器,为古今中外所闻名,其中以康熙年间的郎窑,最为珍贵。而郎窑是由当时的江西巡抚郎廷佐所造。郎姓望出中山郡(汉高祖置郡。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部正定县一带)、魏郡(汉高祖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魏县、河南省浚县、山东省冠县之间地区)。
二、郡望堂号 汉置中山郡,现河北定州市。通志氏族略记载:“姬姓,鲁懿公孙费伯城郎,因居之,子孙氏焉”。望出中山、魏郡。三、郎氏人物:
郎昌浩——湖北汉川人,浙江大学经济系毕业。创办湖北省立马口中学,任第一任校长。后任湖北汉川县第一中学校长。
郎长德:江苏人,是一分枝,现在兴化有很多的子孙,家族兴旺发达,在当地很有名气
郎风军:生辰不详,内蒙古赤峰人,赤峰羊绒衫厂武装部部长。主集中国历代钱币、青铜器、瓷器、玉器;兼集辽、金、元等少数民族工艺品等。
郎桂青:女,副教授,现为吉林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于吉林省通化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讲授《现代汉语》多年,任《师范生语文基本技能训练》教研室主任,负责全院普通话课与语文基本功课教学多年。她着有多篇普通话理论研究文章和普通话口语教学与训练文章,出版与普通话有关的书六本,其中合写四本,本人着书两本《学习普通话诀要》、《普通话语音速记法》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表的主要论文有《普通话舌尖前后音的鉴别》1998年发表于《中国当代语文教育研究文库》第一卷,评为一等奖,“通化方言语汇(合写)、语音”1996年发表于《通化市志》,“修辞格的运用”(合写)、“声母”、“方音辨正”1986年发表于《现代汉语》书中,《高师做好普及与提高普通话工作的思考与实践》1996年由国家语委评为优秀论文,《准确拼读汉语音节的窍门》1995年发表于《学汉语》九期,《如何区别平翘舌音》1982年发表于《吉林教育》12期为优秀论文,《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的条件》1989年发表于《语文研究》1期;以下文章发表于《通化师院学报》:《通化地区汉语方音和标准音的对应规律》1981年,《平翘舌音区别意义的功能》1983年,《也谈普通话儿化音》1985年,《普通话语音系统声韵拼合的主要规律》1987年2月,《汉语速成正音法》1988年,《怎样区分汉语连缀拼写的音节界限》1989年1月,《普通话为什幺好听》1991年,《普通话口语教学的难点及解决方法》1997年1月,《字音、字形杂谈》1997年,《汉语常用词缀辨》1984年;以下论文发表于《学习普通话诀要》书中:《拼写的音节“头”和“尾”的标志是快速拼读的关键》,《利用声韵拼合规律改正拼写错的音节》,《汉字形音义鉴别》。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先进者1992年国家语委表彰奖励,普通话速成教学法1993年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吉林省直先进工作者多次,吉林省优秀课(集体)1991年,本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题目是普通话口语训练方法与考核方法的改革1996年,本学院教学优秀奖多次,本学院先进工作者多次,她是国家级普通话口语测试员,在本学院与社会中多次办普通话讲习班,培养播音员、主持人和普通话赛手,成绩显着。
郎家福:男,1938年10月生,祖籍四川丰都县,现任新乡市粮油购销公司党委书记。郎家福同志1954年12月入党,1957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文工团长、政治指导员、办公室秘书、科长等职务。1991年参与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党性原则教育》一书的组稿工作。1992年8月获高级政工师资格。
郎晋元:1955年7月生,山西晋城人,大学文化,云南省沧源县民族中学办公室主任、中学一级教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1975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至今24年。1980~1989年所任班级学生作文竞赛获临沧垦区初中组第一名。1989年中考语文,平均分、及格率居全县第一、四名,及格率较该校1988年成绩翻两番,创建校以来最好成绩。1988~1990年3次获县级表彰,其中1989年获临沧地区优秀教师奖,1990年获临沧垦区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1997年论文《浅谈普教中渗透职教的尝试》发表于《中国当代优秀教师教改理论与实践》一书,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同年7月论文《浅谈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的促进作用》入选《中国名师素质教育优秀论文选萃》一书。近期主要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
郎维成:1935年10月生,山东招远人,长春市东北师大日本研究所科研人员。1958年毕业于东北师大历史系后留校任教,讲授中国现代史、日本近现代史、中日关系史等五门课程。1975~1994年先后任东北师大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任东北师大学术委员、学报编委、吉林省社科规划组成员、省社科联委员等职。1981~1983年赴日本大阪大学留学,研究日本近现代史、中日关系史,曾应邀前往东京、京都作学术报告。自70年代末,着重研究中日关系史,在国内(合港台)、国外(日美)发表《日本军部、内阁与九·一八事变》、《中国政局与币原外交》等著述70余篇(册)、《日本近现代史》等译着译文多篇。有的文章在国内外数家报刊刊载。多次应邀出席在北京、香港、日本等地召开的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教委重点项目“未来中日关系前景研究”。1993年被日本神户大学国际文化学部聘为外籍教授,并在日本神户、大阪、东京、新泻、和歌山、广岛等学、学术团体进行讲学、学术交流、考察。任所长期间,该所被国家教委评定为国外境外问题研究机构第一名,受到奖励、他本人也多次获得吉林省和东北师大优秀科研成果奖。在从事科研的同时,担当日本历史研究生导师工作,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3名。现兼任中国日本史学会现代史专业委员会会长、吉林省日本学会副会长、东北亚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理事、中国抗战史学会理事、长春市在职干部理论教育兼职教授等。享受国务院的政府特殊津贴。
郎秀文:男,1938年12月生,河北省迁安市人。邯郸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退)。1962年1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峰峰煤矿学校采煤系,63年在峰峰矿务局第五矿曾获“青年突击手”、“优秀业余教师”称号,70年3月调入邯郸市革委会办公室任秘书,79年4月调市政府侨办任秘书,83年任邯郸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主管侨务工作的副主任。在近二十年的侨务工作中,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侨务工作方针政策,恢复建立全市的侨务工作机构,开展国内外的侨务工作对象的调查摸底,深入细致地做好归侨、侨眷的思想教育工作,为他们办实事,排忧解难,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为邯郸市“三引一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招商)和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并积累和创造了许多新时期开展侨务工作的新经验、新作法,曾多次在全省侨务系统介绍和推广,还先后在《华声报》、《河北侨务》、《侨务工作》等报刊上登载,使邯郸市的侨务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通过二十年的侨务服务、接待和出访等工作结交了海内外一批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和归侨、侨眷朋友,并与他们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深厚的友谊,为政府侨务部门树立了“热情服务、真诚相待”的良好形象,赢得了较高的声誉。由于工作成绩突出,90年被评为“河北省侨务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地市劳动模范待遇)”。1995年退居二线后,负责起草、修改的《邯郸市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条例》于1996年12月17日经河北省人大八届24次常委会批准实施。为全省市级侨务立法开创了先例。参与了92年出版的《邯郸市志》一书的编撰工作。分别于80年和93年主编并出版了《可爱的祖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问答》两本书。为配合当时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普法工作起到了很好作用。自85年以来历任政协邯郸市第四、五、六、七届委员会委员,兼任市政协祖统会副主任,邯郸市海外经济协作联谊会理事,河北省海外交流协会理事。
郎英君(肖琳):女,1931年10月出生,天津人,大学文化,原任职于唐山人民广播电台播音组负责人、主任播音员。兼河北省播音中级职称评委、河北省播音学会理事,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评播员。唐山市新闻评议员。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特约顾问编委。中华成功者研究会理事。以毕生精力潜心研究播音艺术。早年曾受教于播音专家齐越教授,并通过深入实际,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语言艺术精华,创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艺术精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两篇现场直播录音;在全国性会议上发表《他师傅和小郎谈旖 》、长篇小说《苦菜花》录音片段,倍受同行的肯定赞赏;为纪录影片《统配煤矿农副业生产》《巍然屹立的开滦煤矿》改编、配乐、解说、制作,在法国、联邦德国、非洲等国家巡回演出,深爱国外观众的青睐,促进了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多次主持、指导广播学院播音专业应届毕业生实习、主持该地区各市、县台播音教育教学工作达15期,部分受培生成为中央、省、市台播音业务骨干。《我们怎样做到播音多面手》《语言要适合广播特点》《深入生活实际》《信纸直播新闻》等。获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荣誉证书、导播广播小品《认错》获二等奖。传略辑入《中国当代高级科技人才系列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