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位置:首页 > 视频图册 > 风俗 > 内容 |
|
龙抬头节借传统民俗传承海洋文化 |
|
来源:海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5/11/27 |
|
文\海南日报记者 郭景水 通讯员 陈国锋 图\海南日报记者 苏建强
3月6日,农历二月初二,第七届中国三亚龙抬头节在三亚大小洞天旅游区举行。连续7年举办龙抬头节并且隆重祭祀南海,三亚大小洞天旅游区用心良苦。从最初的祭海,到将“蓝丝带海洋保护”植入其中,到近两届将丰富的民俗活动注入节庆,三亚大小洞天旅游区积极挖掘延伸“二月二龙抬头节”的文化内涵,除祈求平安之外,更增添了保护海洋、人海共荣的现代主题,打造出弘扬传统文化的新载体。
一碧万顷,烟波浩渺,数百艘渔船集中在三亚大小洞天旅游区的近海海面,插在船头的红色旗帜迎着海风招展,渔民燃放的爆竹在海浪拍岸声中格外清脆。农历二月初二(3月6日),第七届中国三亚龙抬头节,4万名中外游客来到三亚大小洞天旅游区祭祀南海。当天,海口假日海滩等地,也都组织开展了相关祭海活动。
民间祭祀源远流长
三亚沿海各村镇分布有不少龙王庙,如鹿回头半岛南边海路有龙王神州庙,崖城保平港有五龙大王庙,这些庙宇供奉的是五龙大王。每年的正月十五和四月初八,当地渔民会组织规模很大的祭祀活动,各家各户放鞭炮,祈求龙王保佑一年平安。
在三亚市天涯镇的镇区上,现在还存有关于龙的街道、牌坊。有学者认为,“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三亚作为一个移民地区,先人将传统的龙文化带到三亚来,并延续了祭祀龙王的习俗。大小洞天旅游区正是依照此,结合三亚当地的自然海洋资源,将祭海锻造成一种新的文化形式。
长期担任大小洞天文化顾问的首都师范大学儒教研究中心主任陈明认为,有了民间行为基础,三亚大小洞天旅游区积极开发新的载体,从而将朴素的民间感情、相对散乱的民间习俗进行统一整理,让来到这里旅游的人们共同感受一种新的文化体验,这也让文化旅游变得充实。
7年来,大小洞天连续举办龙抬头节,已经逐渐在当地形成影响。每年这个时候,三亚很多人在送走春节一个月后又过一次“年”。崖城镇起晨村村民秦名岑说,这一天村民都会集体到大小洞天赏春游玩,祈福纳祥。同时,大小洞天作为一个景区,龙抬头节上还会迎来数万游客,参与到活动之中来。
借传统民俗传承海洋文化
农历二月初二,此时正值惊蛰,大地转暖,民俗认为蛰伏一冬的万物要在这一天活动。根据中国传统的二月二的民俗,三亚大小洞天旅游区将三亚民间传统的祭海民俗“一起整合”,于2005年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二)举办了首届中国三亚龙抬头节,并将此概念不断延伸、扩展,将中国古代的四海之祭、现代海洋文化意识、海洋国土观念融汇灌注于传统祀典之中,着力从理论和形式上提升这一渊源有自却长期以民俗形态传承的文化传统。
自2005年开始,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三亚大小洞天旅游区都会举办中国三亚龙抬头节。每届龙抬头节的核心活动是南海龙王暨南海祭祀典礼,典礼以传统的道家仪式祭祀南海与南海龙王,并融入海南本土民俗祭海礼仪。
在今年的龙抬头节上,大小洞天还专门展出了130幅海南各地祭海主题的图片,这些照片其中一部分即是海口、三亚等地的民间祭海的场景。照片在景区开展之后,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关注。
延伸内涵展示海南民俗
三亚大小洞天不断给予中国三亚龙抬头节崭新的时代内涵,自2007年开始,二月二龙抬头祭海除祈求平安之外,更增添了保护海洋、人海共荣的现代主题。4年前的农历二月初二,第三届中国三亚龙抬头节发起了“蓝丝带”海洋保护计划,提出了“保护海洋环境、弘扬海洋文化”的主题口号,号召全社会一起来保护龙的故乡、人类的家园———蓝色海洋。在那次中国三亚龙抬头节上,中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郑重宣读了“蓝丝带”海洋保护倡议书。
在保持祭海的基础上,这是一次成功的新时期文化介入,三亚大小洞天成为海南第一个提出海洋保护主题的景区。让人欣慰的是,“蓝丝带”海洋保护计划的提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目前,在海南各大酒店、景区及沙滩上,游客都可以看到蓝丝带海洋保护宣传牌。“在对海洋敬仰的同时倡议对海洋进行保护,是龙抬头节的第一突破。”大小洞天总经理孙冬表示。
随着文化享受日益成为旅游者的主要需求,海南人文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迫在眉睫。为了积极响应文化旅游需求,2009年,大小洞天将祭祀活动首次与民俗庙会结合,于第五届中国三亚龙抬头节推出了二月二海南民俗庙会,庙会分为民艺表演、服饰展示与海南小吃等内容,集中展现海南本土民间艺术与习俗,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到海南的独特文化魅力。“龙抬头节开始转身,成为海南传统民俗盛会。”孙冬说,重点展示海南民俗是龙抬头节第二次突破,我们也找到了龙抬头节与海南本地的黏合点。
让孙冬感到骄傲的是,自2005年至今,中国三亚龙抬头节已举办了7届,逾10万人参加了龙抬头节祭海活动。龙抬头节祭海不仅整合了散落于海南民间的各种崇龙习俗,同时,不断地增加活动新的内涵,使龙抬头节习俗更具地方特色,更具时代特色,成为备受关注的民间活动。
|
|
|
|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