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广东陆丰深圳东莞肇庆四市蔡氏宗亲联合举行联..  · 福建漳浦西湖蔡氏举行2024年冬季祭祖活动  · 福建石狮大仑蔡氏中顺大夫祠落成庆典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应邀出席石狮商会召开的..  · 世界蔡氏宗亲总会、世界蔡氏文化经济发展研究..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与石狮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 福州市漳浦系蔡氏宗亲联谊总会赴宁德古田等地..  · 安徽省大别山蔡氏宗族第四届祭祖暨九修宗谱修..  · 世界柯蔡宗亲总会组织参加后柯海印堂保生慈济..  · 福建石狮玉浦蔡氏中房举行新祖宇落成庆典  
视频图册 更多

风俗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视频图册 > 风俗 > 内容 

扫墓习俗

发布时间:2014/4/18
     扫墓,是东南亚的传统习俗,闽南人称扫墓[1],客家人则呼为挂纸、广东人言为拜山、行青。扫墓是维护、修整祖先坟墓的祭祖活动,也含有慎终追远的意味。中国最早的春祭在寒食节,后来改为在清明节,现在北方部分地区仍然在寒食节祭祖,部份地区亦有在春分和秋分扫墓者。 
      扫墓时间 
     一、华人扫墓时间: 
    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与重阳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裏祭祖的四大节日。不过时至今日,仅于清明节时,会至祖先墓地进行清洁整理。虽然无法知道寒食节在什么时候被清明节取代,但从唐代多首与寒食节有关的诗来看,至少在唐朝时,中原人仍然有纪念寒食节的习惯。 
    古清明:农历三月初三,因为在农历里是固定的日期,所以又称“死清明”,这天并非真正的清明节,是古代专门驱逐晦气的“上巳”节,有些人会在这时候扫墓,兼具有踏青、拔除不祥的意思。  
    清明:又称“活清明”,一般为冬至之后106日,阳历的四月五日前后,因为在农历裏是变动的日期,故有此称。  
    春节。近年来,中国重庆、内蒙古等地许多人春节扫墓。[2][3][4]  
    二、闽南人扫墓时间 
    闽南人并不一定要在哪一个日子扫墓,因为要集合宗族亲戚共赴祭扫,所以在清明或上巳前后半个月内,都是正常情况。通常分为“清明附近”与“上巳附近”两种,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上巳节附近扫墓。但是现在因为台湾政府规定清明节当日放假,为了配合假期,逐渐以清明节当日,成为台湾闽南人扫墓的主流日期。 
    闽南习俗,先徒手礼拜,告知土地神与先人要开始扫墓了。随即用镰刀清除坟墓附近的杂草,也可以趁机修复墓园的裂缝,或是补漆墓碑字迹,当清理完毕后,点香祭拜,首先祭拜守坟的土地神(有些人会一并祭拜龙神),然后祭拜祖先。清理完毕后,在坟墓周遭压上墓纸,代表为祖先修缮房舍。一般来说,墓纸有两种款式,皆为长方形,边缘或平直,或有锯齿。一种是有红黄青白靛等各种颜色的,称为“五色纸”。另一种则是纯黄色的。泉州人一般用五色墓纸,漳州人、客家人则多用黄嘏纸(黄色墓纸),如无墓纸,亦可使用金白钱(黄色、白色的长条状纸钱)。 
    通常扫墓除了线香、蜡烛、纸钱、烧酒之外,是不设供品的。如果设置了牲礼、粿饼等供品,则称为“培墓”。“培墓”一次,必须要一连三年都“培墓”,通常是新坟、新葬、捡骨或家族成员荣登金榜(现代则是考取知名大学、公务员)或结婚、添丁,才会“培墓”。少数闽南人会准备水果、白煮蛋、茶与香烟等祭拜,祭拜时口吟“果子不是礼,有扫无祭”,以表明此并非“培墓”,也可规避一培三年的规定。 
    三、客家人扫墓时间 
    客家语中称扫墓活动为挂纸(发音亦同),这是因为依汉人扫墓的习俗,闽客皆然,会在墓碑上压上一张张长方形的墓纸,表示修缮之意。 
    客家人扫墓习俗不同于闽南人,在不同地区又有不同的扫墓文化,时间很不固定。如台湾北部新竹、苗栗一带的客家人通常在元宵节的次日就开始扫墓,而南台湾一带的客家人,则由春节到上巳之间任选一天来扫墓。各地客家人扫墓时间不同,从春节到上巳都有人扫墓,清明达到最盛。有时在大年初一[5]。最晚的甚至在中秋前,亦有一说在春分后便可以开始祭祖。 
     扫墓祭品为鲜花、水果[6]、牲礼等。先烧经衣后烧金纸[7]、九金、银纸。由于客家人常迁徙,有“捡骨”风俗,在清明时节某些长老可能会将数年的无主孤坟[8]合起作清明。因此有“新地不过社,旧地挂到年底下。”[9]的说法:新坟在社日前[10]就要挂纸祭扫,最起码要在清明节前;否则刚逝世的祖先、亲人可能会抢不过鬼门大开时的众好兄弟前辈,或是被当作孤坟。旧地到年底才挂纸,都无所谓。 
    空間配置  
     一個墓牌,上面的清河表示這個張家為清河堂,顯考表示墓中人是男性,故為張公。以下以墓碑正面為基準(非參拜人的方向),由左至右(非必然)陳列。 
    龍神:所謂的龍神,是守護風水的神靈,一說是四神獸中的青龍,另說為守護山陵的山神,多半是以浮雕表示、有人只在墓位左側小角落堆石表示。在臺灣,有些會在墳墓旁立「龍神」牌位。  
    祖先墓碑。  
    土地公或后土。  
    臺灣客家人於開墾有成後,宗族會集資興建公廳(祠堂)及祖塔(即納骨塔,又稱佳城),以利宗族共同掛紙(掃墓)。例如已成為古蹟的新屋范姜祖堂旁附有祖塔,而新屋鄉的葉五美公祖塔更是齊聚數千名子孫祭祖[11]。 
    台灣傳統土葬掃墓祭祀儀程 
清掃 
通常這是掃墓一開始最麻煩且費事的工作,由於經過了一整年,墳墓上會長出許多野草野花甚至小型的灌木。除非是新一代有專人定期清掃管理的花園公墓,不然祖先墳墓會雜草叢生,甚至林蔭茂盛,有必要好好除草[12]、清掃、整理。 
    掛紙  
    掛紙掛紙〔gwa5zhi3[13])又稱跪紙,於客家話即為掃墓拜祭之意;是離開祖墳前,幫祖墳修繕的象徵,亦表示這座墳墓有人祭掃。  
    來源傳某位古代君主返鄉後[14],欲祭拜父母墳(一說618年李淵祭母),卻因為連年戰亂,眾人翻遍墓碑,至黃昏仍無法辨識。君主取出一紙,撕碎拋向空中,祈願請父母指引所在。部分紙片落於一墳,風吹不動,果為父母墳。於是後人每年清明掃墓,皆行掛墳墓紙之儀。  
   實行方法 
   泉州人用紅黃青白靛等五色紙,漳州人、客家人用黃嘏紙(黃色墓紙),如無墓紙則使用金白錢(黃色、白色的長條狀紙錢),掃墓時將邊緣直順的墓紙用小石頭或土塊壓在祖墳的周遭。而邊緣有鋸齒、中間有裂縫的墓紙則正面朝上,用小石頭整疊壓在墓碑上。 
    擺放祭品 (若有準備經衣,需要在先人用膳前就先燒。) 
鮮花  
    清水  
    點紅蠟燭:左右各一。  
    食物:基於寒食節的傳統,為了紀念介之推,所以擺放的食物為冷食。這天,人民一般不開火煮飯,只能吃冷食。依傳統可能擺出下列食物。  
    潤餅:又叫春捲,祭祀的時候,放置好作潤餅的餅皮和內餡材料,內餡都是蔬菜,但近年來也有人放少許肉片或滷肉塊等。  
    草仔粿(艾粄)  
    刈包  
    水果(不用番石榴、蕃茄,據說古時此二果常於如廁時生長。不用代表「旺來」的鳳梨。不用貌似釋迦佛頭的釋迦。)  
    線香:先向土地公點三炷香祭拜(宜蘭等地會祭拜龍神),再向祖先點三炷香祭拜。  
    紙錢:  
    金紙先燒土地公用金紙:北臺灣多用四色金;南台灣用九金、壽金、福金。  
銀紙次燒先人用紙錢:燒給祖先,若有經衣的話,需要先燒。一般為銀紙。去世三年以上者可用刈金,南臺灣為蓮花金。  
    祭祀  
    拜龍神   
    拜土地公   
    祭祖  
    祭祀時每人手持三炷香。祭祀也是掃墓最大用意。中國傳統世族家庭觀念重,為了維繫長久家族的優良傳統,來承先啟後,祖先去世後仍於九泉監看子孫的表現,透過清明掃墓,後代子孫藉禱詞向祖先報告自己成就,確實不辱祖先教誨,祖先也才能保佑後代子孫。 
    先拜土地神(后土):請求土地神保護祖墳的安全完好,俗信土地神保護墓主的安全,故拜土地神是掃墓中相當重要的事。  
    再拜龍神:有少數人會拜龍神,請求龍神保護祖墳風水地脈的吉祥,此風盛行於臺灣宜蘭一帶。  
最後祭祖:跟祖先溝通。  
     共進午膳有些人會敬三次酒,大約十到二十分鐘,表酒過三巡,這是神靈們的用膳時間。 
     神靈完膳後,才是人類用餐的時間,這時就是拿潤餅、草粿喫。 
     燒紙錢  
     燒紙錢之前都要作折紙錢的動作,這是為了避免發生不完全燃燒,圖中白色煙霧即未完全燃燒之碳氫化合物土地公: 
     先拿著金紙唱拜(稱為唱 jya)告知土地公準備要燒紙錢。  
     化寶給土地公(金紙)。上面紅紙與綑綁用的藺草(鹹草)、橡皮筋等皆須取下來,不能燒。  
燒差不多後酹(稱為「gan4錢」,將清水或酒、茶圍澆香爐一圈),使圓圓滿滿。  
    收祭品。  
先人: 
拿著金銀紙錢唱拜告知先人。  
化寶給祖先(銀紙)。  
酹。  
最後禮成收祭品。
·上一篇:十二生肖相配相克 ·下一篇:风水理论要与时俱进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