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发祥,1948年生,武汉人,现任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广西分会会员,民革桂林市委书画院副院长,广西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桂林老年书画研究会会长,桂林书法家协会顾问。
1973年拜我国著名的书画家李骆公先生为师;1995年调至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筹建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并兼任《广西旅游报》总编辑;2007年出任民革桂林市委书画院副院长,随后当选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2010年在《美术家》专刊上发表了国画《清韵》;近年来先后镌刻《佛缘》摩崖石刻于桂林著名景区伏波山千佛洞,题刻《思源林碑》于白色起义纪念公园以纪念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80周年。
一、功成名就,广西处处有题刻
蔡发祥踏遍了广西的山山水水,他的书法勒石在广西各地作为标志性环境艺术被广泛应用。纪念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80周年之际,政府投资1.2亿元建立的百色起义纪念公园有他的《思源林碑》题刻,世界长寿之乡———巴马瑶族自治县著名风景区盘阳河养生带留下他的系列碑刻,桂林著名风景区伏波山千佛洞镌刻了他书写的《佛缘》摩崖石刻,大型艺术收藏品主题公园、传承甑皮岩万年人类遗址文化的桂林华夏艺术大观园大门有他亲笔撰写的“碧水幽泉点缀,犹显名园灵气;奇珍异宝争光,传扬华夏辉煌”门联。广西诸多景区、酒店、学校、楼亭阁宇、移民新村、市井商号都有他的题刻牌匾,《广西旅游报》、马来西亚重要华人文学期刊《爝火》都使用了他题写的刊名。
二、踏着残破不全的自行车,拜师李骆公
蔡发祥从小就满腹踌躇,发誓做一位书画艺术家。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读书无用”的论调充斥着全国校园、机关、工厂、街道,蔡发祥没有被笼罩的这股烟雾所迷惑。1973年,他踏着一架残破不全的自行车,从桂林市区出发,沿着坑坑洼洼的乡村公路,来到二十多公里外的灵川县潭下镇李骆公先生住处,拜李老为师。李骆公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曾留学东瀛。那个年代,李老被迫从天津来到偏僻的桂北小乡村,“学富五车”,但有志难酬。正在踟蹰徘徊之际,热血沸腾的小青年蔡发祥闯进了被视为“禁区”的李老的家。
李老见小青年满怀壮志,且不畏艰辛地踏车访师,于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蔡发祥这个学生。从此,蔡发祥不管冰天雪地、日晒雨淋,每个星期天都踏着一架破车来回几十公里,足足一个年头。在李老的悉心点拨下,蔡发祥心领神会,很快掌握了书法艺术的诸多要领。李老还教他做人,并书赠“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鼓励蔡发祥奋进。从此,蔡发祥对书画艺术情有独钟,沿着大师指引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今天。
三、踏遍千山万水寻墨宝,书画造诣出神入化
1995年,蔡发祥调至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筹建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并兼任《广西旅游报》总编辑。这对于倾情书画的蔡发祥来说,简直是如鱼得水。在任职期间,他踏遍了广西的千山万壑,也访问了国内外许多知名景区。这些积累,不仅为蔡发祥今后的创作积淀了艺术养分,而且使他的艺术视野更加宽广,艺术境界更高了。
2007年,他出任民革桂林市委书画院副院长,随后又当选为广西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结识了一大批广西书法美术界优秀艺术人才,成功地策划了很多有影响力的书画艺术展览,创作了一大批书画艺术精品。通过展示、交流、宣传,弘扬了中华文化,获得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土的一致好评。为此,他被中共桂林市委授予“优秀离退休干部”荣誉称号。
2010年,蔡发祥创作的国画《清韵》在《美术家》专刊上发表,画面水墨浑融,线条舒曼,淋漓酣畅,直抒了胸中块垒,美不胜收。
蔡发祥在花鸟画中偏爱写兰。他画的幽兰,不蹈娟秀清逸的前辙,虽寥寥数笔,却极尽匠心。2007年11月,蔡发祥受首届中国寒兰博览会组委会邀请,为观众作书写兰。同时被邀的还有韩国著名画家康法善先生。当康先生看到蔡发祥笔下的兰时,为其独树风标的笔墨气度和浓郁的中国文人画气息所折服,当场拜蔡发祥为师,并提议与中国老师共创国画《金兰之交》,以寓两国睦邻友好关系,一时被媒体传为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