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长期从事国外侨务工作,
以同乡会和宗亲会为重点,开展对华侨华人的联谊,也许笔者对宗亲会情有独钟。在访问同乡会的同时也进行对宗亲会的联谊。在六次访问新加坡马来西亚之后,于1998年在国务院侨办《侨务工作研究》第四期撰写:
“海外宗亲会现实与思辨·”一文后,又于
1999年和2000年访问马来西亚的森州,霹雳州,槟城等梁氏宗亲会,最近9月28日又访问泰国曼谷梁积安堂宗亲会,受到该会全体理事举行欢迎宴会与探讨宗亲会问题,因而引发思考。
一、生命力和凝聚力强
新加坡亚洲研究会会长林孝胜教授认为:华社的主流是会馆及其领导层,林教授说的会馆就是宗亲会和同乡会,故国外通称会馆为宗乡会馆,而把宗亲会放置前头,乃因国外宗亲会多于同乡会。世界梁氏宗亲总会常务理事梁中英教授
(茂名人)撰文说:
“宗亲会根于原始,基于血缘的自然关系,不受时间地域之变异所影响。”海外宗亲会的性质定位为,是血缘性团体,即各行各业同一姓氏之总和。过去为国内同姓宗亲过番作栖息暂时安置之所,然后再进而介绍职业。现在与时俱进改革为宗亲谋求福利,宏扬中华文化,参与政治活动维护族群权益。所以大多数宗亲会生命力凝聚力强,新加坡梁氏公会创会于1913年,会员从200多人发展至500多人,现在达到1000多人,因此不断革新,自置物业经济实力雄厚,所以生命力和凝聚力未减。马来西亚槟城梁氏宗亲会1872年创会距今131年,1882年建有会所,于
1969年又购新会所土地1049平方米,1998年落成一千多平方米的新会所,并设立教育基金,颁发会员子女成绩优良者。泰国梁积安堂宗亲会创会121年,发展至今有会员一千多人
(家庭人口近万人),1996年建成梁积安堂大厦九层楼面积
3000多平方公尺,大厦二层用于会馆使用,其余年收入200多万铢(60多万人民币)设立每年奖学金40万铢、助学金
40万铢、敬老,赞助泰国慈善机构45000铢。1997年7月捐资192000铢交中国驻泰大使馆救济受灾灾民。柔佛梁氏宗亲会主席梁恒生认为寻根追源是万古精神。故此有其生命力凝聚力。
二、宗亲情浓不分地域
笔者1995年随广东省海交会经济文化交流团(任副团长)访问马来西亚、新加坡,在霹雳广东会馆举行的欢迎大会和宴会时,
因会馆印发交流团人员的组成名单给在座理事,故为在座的广东会馆领导人之一的霹雳梁氏宗亲会名誉会长梁森元博士和槟城梁氏宗亲会署理主席梁汝柏发现,他们不约而同主动地向笔者打招呼交换名片,
因同宗同一源流,表现宗亲情浓格外亲热,初次座谈吃饭相聚时间无多便成知己,邀请笔者到宗亲会访问。并赠会刊给笔者。而交谈的全过程双方并末问及籍贯,只知原是同一脉,恳亲手足情。此后2000年梁森元博士发函邀请笔者访马参加宗亲会的会庆。笔者因故未能与会便致函感谢。到2000年8月笔者第八次访马来西亚时,由马来西亚高州同乡总会总务陪同访问。霹雳州高州会馆时,会馆总务孔先生通知梁森元名誉会长,他即派其儿子梁乾元会长到酒店会见并共进晚餐,次日梁乾元会长驾车从儒保(霹雳州府治)送笔者前往槟城梁氏宗亲会。此时槟城宗亲会全体理事在会所早已集中等侯,笔者到达便隆重举行欢迎仪式,座谈交流,会后开盛大晚宴。乾元会长把笔者托付槟城梁氏宗亲会署理主席梁汝柏,(任光华日报记者)主席梁道生局绅以汝柏兄职业之便,派他全程陪同游览槟城二天后,驾车南下吉隆坡,并游览三保庙等名胜一天。然后送笔者回吉隆坡高州总会,方依依告别,可见亲谊隆情。笔者在马亚西亚拜访宗亲会之活动,他们告知了泰国曼谷梁积安堂宗亲会,因2001年10月梁积安堂宗亲会主持梁氏恳亲世界大会,故2001年8月便来函邀请笔者出席并征文稿,这次笔者撰写《梁氏源流探索》一文先行寄给该会,但因“9·11”事件会议不能举行,只把拙作刊登该会成立110周年特刊,并寄给笔者。2003年笔者乘参加茂名中旅泰国旅游团之便,到泰国后电话告知总务国良兄
(秘书长),当晚宗亲会六位领导人亲临湄南酒店会见笔者,虽未曾谋面,笔者以该会邀请信函为证,双方甚是高兴,便到餐馆晤谈,还约定28日早晨9时到巴提雅接笔者回曼谷与宗亲会全体理事会见。
依约宗亲会总务国良兄8时半便开专车来到巴提雅接笔者回曼谷。当到达曼谷香格里拉酒楼时,该会理事长梁世谋和全体理事已在席上等侯,他们开欢迎宴会欢迎祖国宗亲到访,理事长致热情详溢欢迎词,笔者致谢词,然后与各理事尽情畅叙恳谈。宴毕回到新落成的宗亲会九层楼大厦,在会所又举行座谈,笔者以文会友介绍梁氏源流以及祖国之繁荣昌盛,他们兴致盎然。座谈会后再由国良兄驾车游曼谷唐人街,待华灯初上时共进晚饭,饭后送笔者回旅行团住地湄南酒店。所有的访问令笔者有一种印象,宗亲会没有地域观念,乃以同出一脉为本,宗亲情浓。
三、承传宏扬中华文化
笔者接触到的事实,无论是第一代或者第三四代的华人,只要是参加宗亲会,他们则认同中华文化与民族传统,槟城131年历史的梁氏宗亲会简介说:我家庙大门石刻“梁氏家庙”之横额,建于清朝光绪丙戌孟秋乃同治十年辛未科状元梁耀枢公之手迹。我家庙百多年来香灯承传,子孙昌盛,今族人为光大前贤基业,团结后代子孙,已建成巍峨的新大厦,又设立教育基金奖励学业优良的会员子女。世界梁氏宗亲总会常务理事梁中英教授撰文认为:“我梁氏二千八百余年前受姓至今,保持民族道德,本仁义,行明伦,以王道文化为主导,无权力争夺,无利害冲突,无职位高低,无地区隔阂,无分男女老幼,敬信乐守,承先以启后。在情感道义上,无地域,无派系,不岐视,不忌妒。”新加坡南详梁氏公会成立于1913年,载明成立宗旨,是保留民族的根,让移民南来的宗亲,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先与文化。所以设立互助会与互助基金,使会员在困难时得到帮助;设立教育基金奖学助学;保持与故乡亲人联系,捐义款祖国救灾;组团回乡回国访亲等。泰国梁氏宗亲会为保持中华文化,虽然第二第三代已入籍并讲泰语,但回家则教些华语,本来留出第二层400多平方准备建立华文学校,但政府指令全国公办学校开设华语课程,同英语一样考试计入成绩,因已达目的而作罢,而理事们身体力行教家人讲华语学华文,以宏扬中华文化。马来西亚上议员梁傅青在世界梁氏恳亲大会说:中华文化强调中庸之道,即从中庸之道寻求和,从和追取大同世界的最高境界,我们要将中庸道散播到世界各个角落。海外宗亲认为即便是每年春(清明)秋(重阳)二祭,向祖先烧香行鞠躬礼,也是中华文化之孝道慎终思远,笔者以为不能因宗亲会举行祭祀仪式而定性其为封建迷信团体,事实这是海外华人认祖,归宗爱我中华的一种形式,应予引导改革其内容认同中华文化致力振兴中华。
四、宗亲会工作大有可为
笔者认为宗亲会工作,是国外侨务工作应当积极争取的对象之一,与同乡会和其他功能团体一样都应予以重视。如果以会员人数而论,则宗亲会人多势众。以经济实力而论,其团体基础牢固,多数有物业财产,比其他功能团体有实力,如果把其会员实力计入则绝对不逊于其他团体。以国外联谊工作而论,最普遍最容易的切入点就是宗亲会。因此笔者建议,各姓氏发源地的西北、华北、中原地方的国外侨务工作,应选择国外宗亲会为其突破口,派得力干部到国外去联谊,从而组织第二次寻根热,组织各姓氏寻根团回发源地寻根。现在各姓氏宗亲团体正在实行区域联合,组织世界垦亲大会,我们通过这些世界性、区域性组织他们回国寻根比过去方便得多。书信、电话、电传联系更加容易,随时可以联络。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前,台湾当局“侨委”不遗余力,搞国外宗亲会工作,因为宗亲无地域,所以便拉各国宗亲会回台湾召开世界恳亲大会,有的还在台设立总会,但开放改革之后日渐少人去台而返回祖国,可是祖国的地方侨办,因国家政策不明确,无法助其在国内召开世界恳亲大会。
笔者浅见认为国务院侨办应实事求是研究有关宗亲会的政策,加强对国外宗亲会的联谊,各姓氏发源泉地可以搞寻根活动,允许召开世界各姓恳亲大会。南方不是姓氏发源地的地方,侨办也应择其当地几个大姓开展宗亲联谊。
在神舟5号上天,国家强盛的今天,无须害怕外国影响流入,其实是自己的文化与世界交流,可以引导亲宗会保持发扬民族传统宏扬中华文化,这样的团体就更应对其进行工作,团结国际上对华友好力量,致力振兴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这是利多于弊的,也是政治文明应有的内容的。
他们信仰中华文化主流儒家思想,主张亲亲仁民,即亲爱自己的亲人,也爱国家人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忠孝传家,应解读为忠于国家人民朋友亲人,孝则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应当认为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