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蔡氏文化  传播蔡氏信息

      宣传蔡氏品牌  服务蔡氏宗亲


                    

蔡氏新闻 · 世界蔡氏宗亲总会、世界蔡氏文化经济发展研究..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与石狮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 福州市漳浦系蔡氏宗亲联谊总会赴宁德古田等地..  · 安徽省大别山蔡氏宗族第四届祭祖暨九修宗谱修..  · 世界柯蔡宗亲总会组织参加后柯海印堂保生慈济..  · 福建石狮玉浦蔡氏中房举行新祖宇落成庆典  · 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参加纪念泰伯公3308周年..  · 世界柯蔡宗亲总会参加福建安溪魁头坵城庙重建..  · 福建彭田蔡氏二房份西轩叔德祖厅重建暨落成典..  · 福建石狮永宁前埔村蔡氏宗祠重建落成暨祔祧晋..  
村居祠陵 更多

古宅村居

宗祠祖堂

陵园古墓

功德榜 更多

《蔡氏文化网》编辑部

组成人员


编 辑:蔡嘉蓉 蔡崇文 王奇蓉

编 审:蔡弘光

主 编:蔡海峰

 ·当前位置:首页 > 村居祠陵 > 宗祠祖堂 > 内容 

祠堂一个家族的精神家园

作者:王方亚  发布时间:2017/12/22
   一个祠堂承载了一个家族的精神家园、聚会、教育场所、文化传承和文化整合等很多功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那历史上,到底佛山哪个家族的祠堂家庙最多呢?
   网上有位热心的家族文化研究者叫“塘溪老野”,他就是广东梁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梁荣新,根据他的研究,就城区范围来看,佛山各姓祠堂数梁氏第一。
据民国《佛山忠义乡志》氏族篇记载,佛山全镇曾有家祠376座,有梁姓祠堂、家庙58座,霍氏祠堂49座,陈氏祠堂47座,梁氏祠堂家庙居佛山各氏族之首,梁姓为佛山镇内第一大姓,总堂号“安定堂”。
   梁荣新回忆说:“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讲佛山凡是雨伞、金利帽、谷罗、手抽、公道篮、竹篮等写有‘安定’字样的,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姓梁的族人。”
兆祥黄公祠:老城区现存规模最宏大祠堂
   资料显示,目前佛山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中,祠堂的数量是最多的。据2012年禅城区政府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在所有165处不可移动文物中,古建筑有116处,而坛庙祠堂就有73处,占古建筑的63%。
   “禅城现存的祠堂多分布在石湾、南庄和张槎,均为明清时期建筑,多为硬山顶镬耳山墙或人字山墙,青砖墙体,抬梁穿斗式梁架,为研究岭南祠堂文化提供了依据。”禅城区博物馆馆长叶蔚标介绍说,佛山地区民间宗教和宗族思想极为浓厚。明清时期,宗族文化愈加彰显,宗族已成为乡村聚落的基本单元,而祠堂就是这种制度的象征。
   而目前能在老城区看到的最大规模的祠堂,当属兆祥黄公祠,这座祠堂1920年建成,是为纪念佛山中成药“黄祥华如意油”创始人黄大年而建。祠堂面宽31.4米,进深达67.6米,占地面积2061平方米。建筑气魄宏大,设计做工精巧,庭堂宽敞明亮,木雕、砖雕、灰塑等建筑装饰题材丰富,是岭南祠堂建筑佳作,目前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在也是广东省粤剧博物馆所在地。
   除兆祥黄公祠外,位于东方广场东侧的叶大夫祠规模也较大,市民一般称之为叶家庄,该祠堂原祀叶氏房祖叶星桥其合族先人。是四合院式平面布局,面积633平方米,里面的灰塑、砖雕、壁画十分精美,是目前佛山保存较完整的祠堂建筑。
   李大夫家庙:祀奉政大夫永安公李殿翔
   从普君市场旁的普君南路一直走,在与新风路交界的地方,有一处李大夫家庙。记者在该家庙旁的石碑上看到,该建筑建于清代光绪年间,二进三间,抬梁式木结构祠堂建筑,面积232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山墙,博古花果灰塑瓦及,青砖木结构。
   比较特别的是,大门前廊的抬梁是木雕形制,而我们一般都是石雕。门庭十分高大,大门上方镶嵌着“李大夫家庙”石额,五字为阴文蓝色正楷大字,落款还有一行小字,已看不太清楚。因为大门紧锁,记者没办法入内参观。据资料记载,李大夫家庙后堂称为“怡和堂”,为瓜柱穿斗式抬梁结构,檐廊四檩内卷棚,木雕福寿图案非常精美。现为民居,保存尚好。
   资料显示,新风路旧属栅下铺天官坊,为明代户部尚书李待问家族聚居之地。该家庙祀奉政大夫永安公李殿翔。附近有祠堂、宗庙、家庙多间,现仅存李大夫家庙。
   本报曾在之前的佛山私塾的报道中介绍过秀岩傅公祠,这座建于1916年的中西合璧式祠堂,是傅翼鹏奉母亲李氏之命捐资设立,位于如今佛山三中初中部操场旁,傅翼鹏是民国时期外交部长傅秉常的伯父。
   在岭南天地东华轩别墅小区内,还有一处傅氏家庙,也是傅翼鹏兴建的。在这是一座三间两进式建筑,相比秀岩傅公祠要小巧而紧凑,房顶装饰色泽鲜艳,明显可以看出修葺过的痕迹。
隔塘霍氏家庙
   位于祖庙街道恩光社区建新路,隔塘霍氏家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中期后期重修,属家族祠堂。坐北向南略偏东,广三路,中路为三间四进,面积558平方米,为硬山顶配镬耳式封火山墙的祠堂建筑。其中四进宅第之后有半坡屋面的附属建筑,颇为特别。
   据《佛山忠义乡志卷九》氏族篇记载,“霍氏系出太原,是佛山望族”。霍氏家族明代以冶铸起家,聚居隔塘大街(原称霍畔坊),街道以其先辈霍隔塘命名。乡志载的霍氏宗祠不下33座,建在隔塘大街就有三处。
   圣堂霍氏宗祠
   位于祖庙街道圣堂社区,明末始建,最近一次维修是清光绪十五年。占地面积245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山墙,平脊结构。
   区家庄资政家庙
   位于祖庙街道纪纲社区福贤路,建于清乾隆年间,位于区家庄住宅区南面,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面积221平方米。为本地祠堂建筑风格,四合院式平面布局。
   区家庄建筑物用料讲究,资政家庙装修豪华得体。除花园外,庄内建筑基本保存原貌,使较为典型的完整的古代城镇庄宅建筑群落。
   汪海区公祠
   位于祖庙街道朝东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原祀佛山区氏家族房祖区汪海。面积247平方米,夯土人字山墙,原三间三进。乾隆年间,为拓宽祠前明堂,将三进改为两进。民国二十五年再次重修,以钢筋混泥土柱替换原檐柱、金柱和梁架,夯土墙依旧保存,增饰多组壁画于祠堂内外墙楣。民国二十六年的《汪海区公祠碑记》现迁建于祖庙碑廊。
   蓝田冯公祠
   位于祖庙街道纪纲社区六村正街29号,明代冯氏家族所建,清中叶后重修。是一座祠堂宅第组合建筑群,三间四进四合院式布局,原面积约3500平方米,现仅存头门、中堂、后堂,面积约400平方米。主体建筑保存完好,部分建筑保留明代特征。明清数百年来,冯氏家族中先后有十多人在外地为官经商,家族虽迁至外地,但历年春秋二祭从不间断,且十分隆重热闹,直至民国初年。现作民居,仍保存在东华里拆迁片区废墟中,据街坊说,拆迁以来,有些外地与海外乡亲曾来寻根。
·上一篇:祠堂·客家人崇祖观念的凝聚点 ·下一篇:祠堂:传统的铭记与践行
关闭本页】【返回页顶


| 稿留言 |  |  |

部   箱:2512630201@qq.com

码:91441302MA546BX10P  号:粤ICP备2020098548号-1

息,未经许可,转载必


在线客服

主 编: